阅读历史 |

第五章落脚---(1 / 3)

加入书签

民国时空,1935年3月15日,中午。

徐远山经过四小时徒步行走,终于风尘仆仆来到了西安城南门外的南关正街。

没有交通运输车辆,他觉得效率不是一般的低,辛苦不说,许多时间都花在路上。

西安城墙南门叫永宁门,是西安城墙正南门,始建于公元582年,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

徐远山到了南关正街,见到街道上的人就很多,场面也很混乱,犹如现代时空的城镇集市。

街边上摆有许多摊子,没有桌椅板凳之类,就是农村常见的箩筐往地上一放,筐里装着要出售的东西,有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家禽多是母鸡、公鸡。

和现代不同的地方,无论来往和摆摊人们的穿着都非常破旧,还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身着黄衣服军装或蓝衣服军装又没有携带武器的士兵走过。

同样,老小组合的乞丐更是随处可见,这几年河南遭灾,西逃进入陕西省境内的不下百万。

特别是陕西最大的城市西安,来自河南的难民估计有近二十万人。

现代时空西安几十年前的老一辈市民里,差不多有四分之一是来自河南的难民。

这些难民要么就靠着城墙或在城墙外荒地搭起草棚,借以躲风避雨,艰难生存。

徐远山在路途中吃了一块压缩饼干,喝了一瓶纯净水,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携带纯净水是一种错误,所以喝完水后就立即把塑料瓶藏到药箱里。

这也让徐远山理解什么叫百密一疏,同时说明自己不够小心,今后还要更加重视。

两个时空挣钱可以慢一些,民国时空若暴露大不了可以换另一处搞,如果在现代时空暴露跑都没有地方跑……到处是天眼呢。

刚到民国也不能轻易露白,好在现在还没有多少白财,而且外观是学生装的打扮,药箱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红十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到了南关正街这里,徐远山感到了饥饿难忍,又不能再吃压缩饼干,因此沿街找了一家看起来最好最大的饭馆进去就餐,这家饭馆门口有一壮实伙计把门,专门挡住讨饭的乞丐。

徐远山在西安呆了九年,其中两年时间里是到各处采访,不仅听懂陕西话,还会说一些,所以进到饭馆里面,看过墙上贴的菜品种类和价钱后,用略带一些东北口音的陕西话告诉掌柜他点要的三个菜。

目前张学良带领东北军在西安,势力比杨虎城的陕西军还大,带东北口音的徐远山让掌柜不敢怠慢。

很快三个热菜就上了桌,徐远山连吃了三大碗米饭才觉得饱,或许一上午走了二十多公里消耗太大,或许穿越时空门后身体发生了变化。

这时的徐远山饭量可是比以前足足大了三倍。

付钱时候,他给掌柜一块银元,还找回了一些大小铜子,这顿饭菜花了银元,他不知道这已经是相当民国一家子的两天花费。

吃过饭后,徐远山就向掌柜打听附近有没有较好、档位较高的客栈。

以他的现代人意识,高档大宾馆的安全性肯定更高一些。

徐远山身穿崭新的学生装,一副金丝眼镜,与民国人粗糙皮肤大不一样的细腻,怎么看都是有钱人的样子。

所以掌柜好心告诉徐远山,南边的南稍门十字西边小雁塔方向,有一家大一点的客栈。

民国时空没有宾馆一说,除客栈或旅店外,大的要么称酒店要么称饭店,按规模排序是客栈或旅店、酒店、饭店,能称上饭店的就是相当现代时空的五星酒店。

要进大饭店,必须有凭证或引荐,不过客栈就不需要,民国时期出门凭证多数是路条,身份证还是日本入侵后才有条件在日占区普及搞起来的,又称良民证。

徐远山现在才到民国时空,最操心就是身份这个问题。

籍贯是东北这不能变,他本身说话仍带着东北口音。

他准备编出一个家庭是沈阳徐家屯村的医学世家,918后全家逃入关内后走散失联,他个人自行在外巡诊谋生的身份。

徐远山想,从东北逃进关内这么多人,河南因洪涝逃荒几百万人应该没有身份凭证……连命的快没了,还要什么身份凭证。

果然,按照上述所编的身份,徐远山顺利住进南稍门十字路口旁的雁塔旅店。

没要身份凭证之类,仅做了简单的登记备案。

住宿交费有不同方式,月结、十日结、五日结和单日结,还有包餐和不包餐的算法。

徐远山为了讨好旅店老板,现在都兴叫掌柜,能打听一些消息,他就选择五日结包餐共需五块银元这种,这比单日不包餐仅需三个大铜子贵多了。

旅店掌柜宋正杰年龄快有五十岁,但面相有些苍老,徐远山和他约好,晚饭时准备一起好好闲谝,闲谝就闲聊的意思。

为此,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元给宋掌柜,让去准备晚饭的酒菜,住店包餐不过是普通饭菜,喝酒闲谝当然不成。

通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