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小新生活(1 / 3)
S市一共有八个区,淮奕家属于桥西区。
整个桥西一共有十四所小学,淮奕所在的小学叫宜小,是十四所小学中能排进前三的学校。
?
淮奕刚转学到宜小的那天下午,刘老师就在班会课上给他重新调整了座位。
虽然还在最后一排,但为了让淮奕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同学,刘老师把班长季一航调成了淮奕的同桌。
季一航在班里很有人缘,是刘老师管理班级其他学生的得力助手,她相信在季一航的帮助下,淮奕很快就能顺利融入班集体。
其实融入集体很简单,只要多上几天学,同学之间就会自然而然熟悉起来,难的,是被集体接受。
班里的学生们都互相认识并接触了两年多,早就有了各自的圈子和固定的玩伴,每个圈子都像套了一层看不见的膜,无意中阻隔着圈外其他人的融入,圈外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莫名的排斥力,想要打破隔阂进入圈子,不是件简单的事。
另一方面,让一个曾被集体孤立过的小孩重新打开心扉,主动融入一个新集体,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成年人都无法轻易克服心理阴影,就更别说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了。
?
但淮奕不是一般的小孩。
?
思想观念决定处世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人的一生,都在按着自己的观念生活。
这也是人喜欢被他人肯定,讨厌被他人否定的原因。肯定某人的观念,就像肯定了这个人,而否定某人的观念,就像否定了这个人,或者说,否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所以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被自己有意无意中牢牢扞卫着,不容他人轻易指点贬低。
思想观念又受许多因素影响,拿人生经历来说,从小经历的“好”事多,观念就会偏向乐观,而经历的“坏”事多,观念便会偏向悲观。
追本溯源,就是——环境影响人格。
每个人都在自身特定的出生、生长环境中,凭着求生的本能,发展着独属自己的生存法则。这,就是人格的形成。
就像随风飘来的蒲公英,一旦在某块未知的地面上落了脚,便会以其独有的方式生存下去。
?
打小在姥姥姥爷家落脚的淮奕,自然也有一套生存法则。
在上一辈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中,孩子是不能惯的,一惯就完蛋。
具体“史实”可参考淮家养大的俩闺女: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大学生——高中辍学养孩子,一个能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小学辍学养家。幸好儿子够出息,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儿女双全,家庭美满。
恰好有机会培养下下代,痛定思痛的淮家二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淮奕自小贯彻最原始的不宠溺原则——俗称棍棒教育。想必这样一来,淮奕就能像他舅舅淮军一样,早日成家立业,过幸福美满的一生。
就这样,在姥姥姥爷极度克制——甚至说几乎看不见——的爱,与极端压迫的教育中,淮奕点亮了察言观色技能。
?
淮奕小时候很野,能和他玩到一起的,自然也娇不到哪里去。
隔三差五,一帮好动的野小子就跑去上树、爬墙、翻栅栏玩。
最早攀爬技巧不那么熟练,淮奕脸上没少挂过彩,身上没少受过伤,衣服也没少被蹭脏刮破。可想而知,更没少因撒野而挨姥姥姥爷的打骂。
虽说头可破,血可流,人生乐趣不能丢,但淮奕也不傻,为了不被姥姥姥爷发现,他仔细琢磨了一番怎样才能在全身不挂彩的情况下爬树翻墙,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闭关苦练了一段时间的身体协调性,没多久就成了一个“上可入天、下可钻地”的攀爬熟练工。
出关后,淮奕便又迫不及待地跑去找一帮野小子到外面撒野。
可尽管回家时全身上下再没露出过一点儿破绽,但奈何大人们的情报网络实在发达,只要其中一个同伙没禁住家里人犀利的言语盘问,他们一帮人就会被连带着出卖。
本着好兄弟要死一起死的原则,淮奕退出了攀爬界。
好汉不吃亏,他不奉陪了。
淮奕的做事原则一向如此分明,如果因自身问题而挨打受难,他可以咬牙扛过去,当然扛不住他也就不扛了。但如果因被人牵连而挨打,他可遛得比谁都快。毕竟姥姥姥爷年纪虽然大了点,力气却不小,被打到的地方,淤青更是不会少。
就是这些年扛过的挨打经历,让淮奕点亮了察言、观色的能力,凭着这项本领,淮奕成功躲过了大多数打骂,而在少数被打骂的情况下,淮奕也领悟了只要自己表面上照单全收,一不反抗二不顶嘴,那么他被打骂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但尽管淮奕很聪明,他也不可能一生下来就会这样看脸色、装样子。
?
小孩的世界里没有大人的弯弯绕,他们的言语行为就像不经大脑一样,欲望被满足就开心,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