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部 血染西游路 第七十八章 幽居瑶池难相见(3 / 4)

加入书签

萱,更是满眼噙泪的不想离开,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小孩子,在老牛的极力劝说之下,还是忍痛无奈地离开了瑶池。萱儿原本是个水性的女孩儿,随和,清澈,像一个纯天然的生命。而此时的萱儿心里却涌上一层恨,雾一样弥漫,她的胸腔里着了火一样,烤着她的肺腑,她闻见了自己的血肉被烤焦的味道,闻到了血涌上咽喉的味道。她心意难平,却又不得不选择离开。从南天门中走出,一路之上,牛蒙和牛萱都没有说话,和来时的叽叽喳喳相比,回去的路确实安静无比。老牛也像是知道两兄妹此时的心情似的,不得不软语温存地好生安慰了一番,就没有说别的了。花果山上,水帘洞中,牛奔舒盘坐在石床之上,在他的头顶,紫色的量天尺正在和一道白色的光华相互纠缠。而在量天尺的不远处,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已然被一道黑色的丝线串在了一起,不过那一颗颗蓝色定海神珠,却在不断的出淡蓝色的光芒,在光芒之中,每一颗定海神珠之中都有一个金色的佛陀端坐在那里,散出淡淡的金芒。此时的牛奔舒,正处在紧要的关头。在老牛去天庭之际,牛奔舒却在抓紧时间将刚刚到手的两件至宝量天尺和二十四颗定海神珠进行祭炼。不过开始的时候,牛奔舒对于自己太过自信,竟然一出手就将这两件至宝同时祭炼。在他想来,那燃灯上古佛的神识已经被他抹灭在天地之间,这两件至宝就算有他的元神烙印,也是没有神识的傀儡,在他的神通之下,击杀这些烙印,还不是举手之间的事情么祭炼刚开始的时候,倒也很是顺利,牛奔舒将自己练就的两仪之气分开,白色灵气祭炼量天尺,黑色浊气则开始十四颗定海神珠。但是随着祭炼的越来越深入,燃两件至宝之中的元神烙印还是本能的开始了反抗。凭借着生死轮回大神通和十二祖巫的都天神煞,牛奔舒将号称圣人之下第一人的如来佛祖打败,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牛奔舒的法力修为就一定比如来佛祖高。恰恰相反,如果论斩三尸的程度,牛奔舒所斩出的化身虽多,但是善恶两尸都还没有斩出来,在神识修为之上不但比不上如来佛祖,就是那弥勒佛祖,都有一定的差距。要不是他地两样神通太过于强横,再加上大巫之躯,牛奔舒也不可能越级战胜如来佛祖。不过此时祭炼法宝,主要运用的却是神识,牛奔舒的生死轮回大神通虽然厉害,但在这祭炼法宝之上却是使不上力气。紫色的量天尺中,面容呆板地燃灯道人若隐若现,二十四颗定海神珠之内,二十四个金色地佛陀无悲无喜,在牛奔舒的灵浊两气的进攻之中,虽然没有反攻,击伤牛奔舒的神识,但牛奔舒要想把这两样至宝同时炼化,却也绝对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简单随着黑白两色精气地不断轰击,紫色的量天尺出耀眼地光芒,在这无尽的紫芒之中,全身变成紫色的燃灯道人,出现在虚空水帘洞中,不过这燃灯道人因为没有神识指挥,只是一个傀儡的他站在天空之内,任由牛奔舒的神识进行着凌厉的轰击。一直闭着眼睛地牛奔舒,在紫色的燃灯道人出现之时,心头蓦然一喜,两只闭着地眼睛几乎同时睁开双眼之中,更是射出一黑一白两道光芒,紧紧的盯着紫色地燃灯道人。能够借物化形,说明燃灯道人对于这量天尺的掌控已经到了人物合一地境界。而对于人物合一境界的法宝,要想夺回来炼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炼本还原,将法宝之上的神识灭掉扫了一眼二十四个若隐若现的金身佛陀,牛奔舒冷哼一声,黑白两道光芒同时从他的头顶升起。那两道光芒犹如两道青云,一离开牛奔舒的头顶,就腾起十丈多高,硬生生的顶在了水帘洞的洞顶之上如果不是水帘洞中有牛奔舒布下的万道禁止,就这两道青云,就能将这水帘洞福地顶出两个大窟窿对于这两道光芒,牛奔舒的控制确是已经达到了混元如意的地步。就在那两道青云被水帘洞顶弹回之时,随着他的心念转动,本来不断升高的青云瞬间凝结成了一团,最后凝结成了两个长相如出一辙的童子,不过却是一白一黑。两个颜色不一样的童子,不同的不止是颜色,就连他们的神情也不一样。虽然是同样的面容,但是白色青云凝结的童子,脸上却带着淡淡的笑容,远远观之,就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而和白色童子相反,那黑色的童子虽然有和白色童子相同的容颜,但是面沉似水的他,却给人一种冰封千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竣。随着这两个童子的出现,牛奔舒轻喝一声道:道兄助我随着牛奔舒的话音出口,从他的头顶之上,再次飞出了五个道人,穿着不同颜色道袍的五个道人,刚一飞出牛奔舒的头顶,就将那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团团围在中间。同量天尺化成燃灯道人不同,二十四颗定海神珠之中的金色佛陀虽然还是若隐若现,但都是在二十四颗定海神珠之中,并没有形神合一,化作二十四个金色的佛陀。因为此时燃灯上古佛的神识已灭,所以这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在青松道人等五人的包围之下,还是一动不动。和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处的安静不同,紫色的燃灯道人,却是在受着牛奔舒黑白两色元婴的狂风暴雨。黑白两道灵气在两个元婴的cao纵之下,犹如两道狂龙,围着燃灯道人那呆板的紫色身躯,不断的飞腾盘旋。在黑白两道长龙的绞杀之中,燃灯道人依然一动不动,已经没有了神识的他,只是被动的防守,连一点点进攻之力都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