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赵瑗·春心正是芭蕉叶6(1 / 9)

加入书签

在长久的沉默中,赵熹动了,他把韦氏搀回榻上,又坐到了旁边一把七宝交椅上:“我心中有此意十三年也。”

十三年。

赵瑗开始叫他官家,后来变成爹爹,最后又转回官家,没有白纸黑字,没有相连血脉,在一切官方的文书里,赵瑗只是太祖皇帝的后裔,赵子称的儿子,一个以防不时之需的备用,当然,连这种备用赵熹都养了两个。

他在小时候经常盼望,盼望着哪一天赵熹正式认他作儿子,也许是他的生日,也许是赵熹的生日,也许是一个宁静的午后,赵熹到资善堂来,告诉他:“小羊,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儿子啦!”

可他绝没有想到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半瞎半明的太后,半胁迫着赵熹认他作儿子。谁都能看出来赵熹被母亲的这一招打蒙了,差点没反应过来。

韦后催促着赵瑗:“还不去拜见你爹爹。”

赵瑗看向赵熹,赵熹对他笑一笑:“傻了?过来。”

他走到赵熹面前,赵熹眼睛微弯,鼓励着他,他刚弯曲了膝盖下跪,却被赵熹拉了一把,跌进他怀里:“好孩子。”赵瑗的头枕在他膝上,赵熹说:“要叫我什么?”

赵瑗听见自己的声音,发出了一个很遥远的称呼:“……爹爹。”

赵熹应了一声,一滴眼泪落在赵瑗脸颊上,又把赵瑗带起来,跪到韦后跟前,双手搭在韦氏的膝盖上:“娘见这小儿子孝,开心了否?”

韦后说:“他孝,你亦要慈。”她握住自己膝盖上赵熹的手:“你开心,我就开心,小九,姐姐还是那句话……”她一不留神竟然说出了汴宫旧日的称呼,仿佛她还是道君一个不起眼的嫔妃似的:“我生下你,是为了叫你享福,叫你开心,叫你快快乐乐的过一辈子。有些事,没有缘分,过去就过去了,好么?”

赵熹仿佛很诚恳的:“好。”

韦后又拉起赵瑗的手,他们之间从未有过如此亲密的举措,体温彼此触及的时候都感到很陌生:“这些年,我对你有偏颇的地方,并不是你不好,是我这个老妇人狭隘,一直希望官家有个亲生的儿子,可我今日才算明白,就算是血脉相连,又有几个孩子同你这样孝敬?”

赵瑗垂首道:“无官…爹爹,无臣今日,臣不敢称孝。”

那种诡谲的感觉在他胸中弥漫开来,他今天什么也没做,甚至还拒绝了韦后赐给的婚事,何以韦后忽然对他改观,又叫赵熹正式认他为子?若说韦后觉得赵熹三十六岁,即使立刻生下或叫别人生下孩子都已经太晚,劝赵熹认下他做儿子,那她前几天去台州祈福干什么?

作为母亲,她一定知道赵熹的秘密。

赵熹去建康干什么,她也会知道吗?

从慈宁殿出来,赵瑗仍然没有想通这一切,赵熹仿佛是个没事人一样,问他:“这几天跑来跑去的,累不累?”

赵瑗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累。但事实上,从得知赵熹不在宫中开始,他从临安跑到明州,睡了一觉以后又跑向建康,在建康睡了一觉,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临安,十天内竟然有八天在颠簸赶路,不是骑马就是划船坐车,说不累那是假的。

赵熹看出了他在强撑:“你家里远,在宫里睡一觉吧,明天再回去。叫张去为和陈源说。”

说赵瑗的王府远,那真是没天理,从大内和宁门出去,过一道望仙桥就是他的东府,中间只隔着三省六部的几个官衙,此刻打马,要不得一盏茶的功夫就到。

可赵熹说远,那就是远,赵瑗说好,赵熹又说:“我去书阁子里看札子,你就在那儿睡吧,晚些叫你起来吃饭。”

书阁子就是损斋,是赵熹这些年建好拿来读书、燕坐的地方,不同于旧京藏有无数古鼎彝器之宝、金柜玉笈之书、祖宗训谟之诏,又森然蓊郁、三楹两阁的宣和殿、睿思殿,损斋不过前后两间,前面读书,后面休息,当然,这种前后也只是用一个大屏风隔开,做一个间隔,事实上就是一整个大的房间。

屏风前面是读书的地方,除了密密匝匝的经史古书以外,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桌上唯有笔墨纸砚等必要的工具,赵熹镇日在里头看札子,最是严肃正经不过的地方,赵熹还经常在这里召对大臣。

听到赵熹安排他去这里睡觉的时候,赵瑗心里还有些不知何起的失落,他想到那个呼吸交错的夜晚,赵熹呼唤他,声音像梅雨时候桌上潮湿的水痕,他们贴的那样近。

原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那一声呼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赵熹叫他去福宁殿睡,说不定他还会想入非非。

可是这里……

赵瑗被赶到屏风后面睡觉的地方去,那里仅有一张白木床,一个小几子,地毯也不曾铺一条,床上垫着一层蒲草席,再铺了一层黄褥。赵瑗不是。

被子堆在旁边,赵熹坐在床尾。内室因为帘子拉下显得昏暗如夜,唯一的光源只有一屏风之隔的烛火。

赵熹的嘴唇红的可怕,泛着亮泽的水光,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脱去外袍,身上仅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