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节(2 / 2)

加入书签

越多。

陆玄愔带着褚映玉顺着人流而走,伸手护着她,以免她被人冲撞到。

他的身材高大挺拔,站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玄衣黑发,气质卓越,灯光为那张清隽的脸镀上一层暖色,越发的俊美逼人。

不少姑娘的视线都偷偷地往他身上瞄,等看到与他同行的褚映玉时,又遗憾地收回目光。

褚映玉也感觉到那些视线,抬头看过去,发现路过的姑娘没一个不回头的。

她有些恍悟,仰头看他,这才想起,七皇子陆玄愔当年未去北疆前,不过十来岁,便已经传出美名,这美名大多数与他的容貌有关。

她努力地回想曾经的惊鸿一瞥,十来岁出头的少年,在春光中骑马而来,昳丽得雌雄莫辩,若是他穿上女装,只怕都没人会怀疑他的性别。

见她一直盯着自己,陆玄愔低头,问道:“怎么?”

褚映玉回过神,发现自己居然盯着他发呆,立即扭过头,直视前方,“没什么。”

两人顺着人流走了会儿,然后拐进一条巷子。

这条巷子的人少,不过并不冷清,巷子中有不少卖吃食的小摊子,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味,摊子上的雾气袅然,充满人间烟火的气息。

两辈子褚映玉都是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京城并不熟悉,是以也不知道他带自己去了哪里。

陆玄愔带她来到一处卖元宵的摊子前。

摊子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丈夫高高瘦瘦的,妻子身形微胖,容貌平凡,但脸上的笑容很亲切,带着善意。

妻子热情地招呼他们:“两位客官要吃元宵吗?要几碗,什么馅儿的?”

褚映玉极少在外吃东西,看向某位皇子。

“一碗,芝麻。”陆玄愔说,带着她在路边的桌子前坐下来。

那桌子凳子都很矮,没有上漆,看着有些发黑。

褚映玉适应力很强,并不觉得有什么,如常地坐下来,不由抬头看向某位皇子,发现他居然也视若无睹,并不觉得这样的环境难以忍受。

她难得惊奇起来。

老板很快就将煮好的元宵端过来。

碗里的元宵很大,个头饱满,共有十个,意喻十全十美。

褚映玉总算明白他为什么只要一碗,这样大的元宵,若是让她吃,她最多只能吃三个。

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最好和家人一起吃元宵。

褚映玉没想到,他会带她来吃元宵。

老板显然已经习惯年轻小情侣之间共吃一碗元宵的事,碗里放了两个调羹。

褚映玉:“……”

褚映玉见识过陆玄愔讲究的一面,什么都要好的,衣食住行无不精细,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子,金尊玉贵,本也是如此。

却从来不知道,原来他还可以坐在这种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地方,坦然地和她分食一碗元宵。

褚映玉已经习惯陆玄愔某些奇怪的行为。

例如他在皇后宫里投喂自己,元宵节居然会过来接她出府逛灯会,和她一起分食一碗元宵……种种举动,都很奇怪。

然而上次试探不出什么结果后,她就懒得再去想他为何如此,沉默地拿着调羹,慢慢地吃着元宵。

元宵的外皮软糯,内馅香甜,口感居然不比御厨做的差。

虽说御厨的手艺是经得住考验的,但民间也有很多高手,有些看似简单的摊子店铺,实则传承了百年的手艺。一些在贵人眼里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吃,能做得十分美味。

褚映玉有些奇怪,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这种隐藏在民间的小摊子。

他一个天家皇子,十五岁后就去了北疆,一待就是七年,按理说对京城应该不熟悉的,可今晚看他带她一路走来,好像挺熟悉周围。

两个元宵下肚,褚映玉就饱得差不多了,放下调羹。

见他看过来,她诡异地明白他的意思,怕他又要逼她继续吃,赶紧道:“刚才在酒楼吃了些糕点,并不饿。”

闻言,陆玄愔收回视线,将剩下的八个元宵吃了。

吃完元宵,陆玄愔带褚映玉去附近看灯楼。

穿过一条巷子,前方有好几座灯楼相互竞艳。

这是京中几个有名的商户行出资让民间手艺人扎的灯楼,让民众选出最好看的花灯的同时,也打出商行的名声。

灯楼共有三层楼高,上面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最醒目的是顶层的几盏花灯,不仅比其他的花灯都要大,做工也极为精致,宛若艺术品。

褚映玉抬起头,看着最上方的花灯,有花卉造型,有山水造型,有猛兽造型,还有……

她看得目不转睛。

她在看花灯时,旁边的人在看她,看到她眼里的光。

“喜欢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