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节(2 / 3)

加入书签

呢?你多大,他们多大。”

见他实在沮丧,小侯爷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别怕啊,我也是隐藏了九条尾巴的老狐狸,我会一直站你背后的,四舍五入你也是狐狸了。”

杨清泉心下感动,然后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肘子:“谁是狐狸呢?跟你们相比,我就是一个纯洁的小白兔!”

不过心情到底好了许多,也有闲情聊起其他。

“哎,再过几日,你这里就要热闹了。”杨清泉忍不住道,“你夫人娘家这次也被牵涉进去,四皇子被圈禁,大学士黎汤现在人在大理寺关押着,黎家人肯定会上门求情。”

小侯爷抬眼看了他一眼,“谢了。”

杨清泉摸了摸鼻子,“谢什么,只不过是顺手的事。”

这次的事牵连甚广,比黎大学士罪轻的都被砍了头,如果不是杨清泉在居中调节,手下留情,只怕黎汤的脑袋也是菜市场里的一颗。

他叮嘱道:“黎家若是来找你,你就当做个顺水人情吧,也好洗刷一下名声。”

毕竟这个总爱当咸鱼的好友在叛军来袭时,可是面不改色,持着大刀亲手砍掉好几个人头的猛人。

当时听说这事时,杨清泉直咋舌。

想当初游历的时候,每次自己指挥侍卫剿匪时,小侯爷都是先当缩头乌龟,能不动手绝对不动手,谁想到他竟然隐得这么深呢。

“有人能帮忙干活,我干嘛要累死自己?”小侯爷不以为意,再次拍了拍好友的肩膀,“思源啊,我这辈子能不能躺赢,就靠你了。”

杨世子满脸无语,又开始老生常谈,“你明明这么有能耐……”

“可我不想干活啊!”小侯爷毫无形象地瘫在椅子里,随手拿了块点心啃着,“再说了,我专注种田,其实对黎民百姓贡献更大吧?你看这两年大康的粮食增加了多少?”

杨清泉想了想,觉得有理,好友能种出太平盛世,比在朝当官还管用。

“好了,别说这些让人心烦的事,人总要向前走的

。”小侯爷拍拍手上的点心碎屑,成功地将碎屑拍在杨世子身上。

杨清泉怒目而视。

小侯爷赶紧讨好的一笑,又给他拍了拍衣服:“你难得来,今晚想吃什么,我请客。”

“佛跳墙!”杨清泉不客气地点餐。

小侯爷顿时愁眉苦脸,佛跳墙实在太费功夫,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事,重要的是,他从泉州得来的珍贵的海鲜干货已经不多了。

过了几日,黎家人果然来了。

黎夫人金氏哭哭啼啼的,整个人看起来苍老得不像话,她娘家也因为想要从龙之功而被抄家了,虽说罪不及灭族,但全族都要流放至安南。

自古以来,安南就不是什么好地方,听说那里瘴气毒虫蛇蚁遍布,很少有人能活得下来。

黎夫人娘家人哭声震天,虽然没被砍头,但已经能预见自己的结局,怎么不令他们绝望?连带着黎夫人也是满心的绝望。

“安南荔枝多啊,恭喜他们可以吃到饱……”

小侯爷说着风凉话,他可没忘记这老太婆当初是怎么折腾他老婆的,不能因为她现在看起来太惨,就原谅她的所做所为。

甚至听说老婆小时候没少被她抽鞭子时,当时他真想打人。

黎夫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咬牙道:“安南瘴气重,路途还这么遥远,不知多少人死在途中……”

黎郁云暗暗瞪了小侯爷一眼,金氏都是落水狗了,没必要再打压,传出去对他的名声不好。

转头对黎夫人道:“子宽特地向英国公世子求过情,爹本来是会被砍头的,现在只是罚抄家产,流放之地改为西北……”

黎夫人一听,忍不住发抖,造反的二皇子就是从西北来的。

“母亲,西北军叛变只是一部分,皇上英明,既然说不追究西北士兵就不会再追究。西北直面蛮族,皇上比谁都看重西北的门户,你们到西北去还是安全的。”黎郁云低声安慰胆子都快要吓破的继母,“我婆婆在西北有商铺,那边有人可以接应你们,如果是去安南,我们就没办法……”

黎夫人马上道:“去西北,咱们就去西北!”

只要是官宦人家,都清楚去西北的人活下来的机率绝对比去其他地方要高,毕竟安南那种地方,瘴气就是个可怕的东西,水土不服真的会死人的。

当然,去西北的前提是蛮族没打过来,若打过来一样危险。

来梅庄前,老爷也提示过她,西北读书人少,他若是去西北,戴罪立功的机会更多。

黎郁云好心地给继母一千两银子,算是最后的孝心,这些银子足够他们到西北安定下来。

黎夫人拽着银子,不敢嫌少。

见阵子,她去见了亲生女儿,黎美云对她大吼大骂,说他们害惨她了,她的荣华富贵没了,日后只得陪四皇子这个废物被圈禁一辈子。

当初将女儿嫁入四皇子府时,黎夫人几乎将黎家的银子都刮出来,给她当嫁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