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节(2 / 3)

加入书签

蓬莱、方丈和瀛洲,神话传说里的海上三仙山,也是这个世界上海市蜃楼出现最频繁的地方,由于古人无法理解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便对这三座岛屿加以神话,认为蜃景所化的地方,就是仙人居住之所,岛上生长着仙草奇花,采之可炼成长生不死药。”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正是皇帝寻仙求药的鼎盛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能长生不死,永远坐拥江山,曾多次派人去这三座所谓的仙山去寻求灵丹妙药,可他们不知道海市蜃楼是虚幻之景,什么仙人仙药,通通都是假的。”

“而随侯珠能够凭借自身的光芒,折射出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海上三仙山,自然被春秋战国时代的君主,以及做梦都想着永生的秦始皇视为长生不死的奥秘所在,谁要是能够破解珠中的谜团,谁就能找到真正的海上三仙山,得到长生不死之药。”

盛兰恍然大悟:“原来是如此,难怪随侯珠那么珍贵,哪怕和氏璧被做成传国玉玺,成为皇权象征,也始终无法一枝独秀,撼动它在古人中的地位。”

焦一琛幽幽叹息:“古人不知道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看到随侯珠能折射出海上三仙山,便以为它和长生不死药,秦始皇为求长生,所以想方设法得到随侯珠,然神物有灵,随侯珠看到了秦始皇功盖万世的一面,也看到他残暴冷酷的一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它不想让这样一个暴君永生永世活下去,所以才选择自动消失。”

盛兰皱了皱眉:“不一定是随侯珠通灵,选择自动消失,也有可能是秦始皇身边的仁人志士,看到秦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搞得民不聊生,不忍看到他长生不死荼毒世人,所以盗走了这颗珠子,并巧妙烧了这尊蛟龙摆件,将珠子藏在蛟龙嘴里,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恰巧被我们发现。”

“这个也有可能,只可惜,以秦始皇为首的古人并不知道,所谓的海上三仙山,只是海市蜃楼幻化而成的虚象,即便虚幻变成现实,他们能找到的也只有三座浮在海上的孤岛,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别说是长生不死药了,怕是连根毛都没有。”

说到这里,焦一琛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笑古人愚昧,还真以为得到随侯珠就能长生不死。

盛兰说:“虽然我们已经可以肯定随侯珠的长生不死是假的,但这颗珠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是不可估量。”

焦一琛重重点头:“对,不可估量,和氏璧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现在大清都灭亡了,所谓的皇权早已灰飞烟灭,可依旧改变不了和氏璧的地位,同样的,随侯珠的长生不死虽说也是假的,但它依旧是古代皇帝追求长生不死的神物,历史价值不容抹杀!”

盛兰结合焦一琛给她描述的鉴定点,已经可以肯定这就是随侯珠了。

灵蛇报恩是假的

盛兰拿起这颗珠子看得怔怔入神,良久才慢慢回过神来,叹道:“谁能想到这么平平无奇的一颗珠子,居然会是传说中与传国玉玺和氏璧齐名的随侯珠,若非你我各具有慧眼,这次真要走宝了。”

焦一琛亦叹道:“是啊,人不可貌相,物品也同样如此。”

“你说,这颗珠子真是灵蛇衔来报答随侯救命之恩的吗?”

“当然不可能!”焦一琛摇头笑了:“什么灵蛇、什么衔珠,不过是自我脸上贴金罢了。”

“脸上贴金?”盛兰低头沉思,便即笑道:“对啊,随侯珠的拥有者是随侯,随国的君主,而龙、凤、麒麟自古以来就是神物,必须是有德之人才能遇上,比如武王伐纣之前的凤鸣岐山、又比如汉高祖斩白蛇,龙蛇本为一种,灵蛇是龙王之子,给随侯献珠报恩,不正好说明随侯是有道明君吗?舆论一传开,老百姓迷信鬼神,自然认可随侯的统治地位。”

“没错,要是我所料不差的话,当时的随侯应该是遇到了统治危机,所以需要找个借口安抚人心,正好在这个时候得到这颗神奇的宝珠,便谎称此珠是龙王之子为报他救命之恩所赠,舆论造势一传开,愚昧无知的百姓都认为随侯是有德之人,当然人人拥戴,不得不说啊,这招是够绝的。”

说到这里,焦一琛叹息不已:“只可惜,随国人少国弱,纵然是随侯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最后还是难逃战国七雄的吞噬,以至于这颗随侯珠,先后落入楚、秦两国的君主之首,到秦始皇时消失不见。”

盛兰凝眸道:“假如真的像我们猜测的那样,这颗珠子是随侯稳固统治根基的工具,而非灵蛇宝珠,那它的海市蜃楼奇景是怎么回事?是天然形成的吗?”

焦一琛摇了摇头:“应该不是,虽然大自然造化神奇,鬼斧神工,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景,但通过海市蜃楼折射出来的海上仙山、仙台楼阁,线条极为复杂,即便是画家也不一定能照实画出来,更别说是大自然的无形造化了,所以这一定是人工做的微雕景观。”

盛兰不解道:“如果是人工微雕,那珠子在水中转动,画面也跟着转动是怎么回事?还有,珠子一浸到水中,释放出类似女娲补天石的五彩斑斓的光,这又怎么解释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