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节(2 / 2)

加入书签

好了好一会儿,眉头却紧皱着。

“福伯,怎么样?”盛兰问。

福伯放下杯子,揉了揉太阳穴,迟疑着说道:“这只杯子,我也看不太透。”

“什么?您也看不透?”

福伯点头:”这只杯子实在古怪,我在古玩这一行,也算是老油条了,见过的杯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还没见过这么怪异的杯子呢。”

盛兰若有所思,沉声问:“您看不透这个杯子,是不是觉得这东西是假的?”

她拿杯子的时候,也曾利用系统的鉴定之手经验过,的确是上千年的古物没错。

只可惜,神级系统并非无所不能,擅长辨认假货,却难以精准分析真货的来历和价值。

福伯摇了摇头:“假的倒不是假的,这杯子的名称,我是知道的,就是有些看不透。”

盛兰诧异:“您知道这个杯子名字?”

福伯点头:“没错,这杯子名字应该叫奈何杯。”

“奈何杯?”盛兰凝了凝眉:“这名字好怪啊?”

“这名字虽怪,用料却极为不凡,乃是用一整根犀角掏空雕成的奈何杯。”

“用一整根犀角做的奈何杯,可为什么模样这么怪呢?这杯子是做来干什么的?”

福伯说:“这杯子和斗彩鸡缸杯一样,都是酒具。”

盛兰惊讶道:“您说它是酒具?”

心有灵犀(1)

“对啊!”福气伯说。

“这可这杯子放都放不平,怎么能用来喝酒呢?”

福伯呵呵一笑:“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由于犀角成分特殊,在古代就被当成解毒避毒的神物,上流社会的王公贵族为了预防毒害,就把来自海外的珍贵犀角做成了酒杯。”

“犀角形状不规则,上大下小,一头圆一头尖,古代的能工巧匠根据这一特点,创出了两种制作犀角杯的形制。”

“一种是制作时截断角尖,以截面为杯底,掏空上部的角心,以此来盛放美酒,这是最常见的犀角杯样式。”

“另一种则比较冷门,工艺也最复杂,就是制作时,保留犀角本身的形状,不去掉角尖,只掏空角心。”

福伯侃侃而谈,叹道:“因为角尖的存在,杯子在盛满美酒时,根本无法平放在桌面上,喝酒的人没办法,只能将杯子里的美酒一饮而尽,取持被人喝酒的无可奈何之意,故名奈何杯。”

“原来是这样啊!”盛兰恍然大悟,又问:“您既然知道这杯子叫奈何杯,为什么说看不透呢?”

福伯指了指杯身:“问题就出在这只杯子的颜色上。”

“颜色?”盛兰愕然。

福伯说:“犀角杯以棕色和黑色为主,有些杯子因时间制作年代太久,盘过的人太多,也会呈现枣红色,但白色的杯子却是从未有过的。”

盛兰问:“这杯子的颜色,会不会是染的?”

“不可能!”福伯断然摇头:“犀角与黄花梨、小叶紫檀一样,都是极为珍贵的器物料,别的木料做出来会刷颜色漆,你见过黄花梨、小叶紫檀染色过吗?”

盛兰摇头:“没有,黄花梨本身的木质颜色就够美了,刷漆就是暴殄天物。”

“这就是了,犀角的制作,也是追求本身的纯天然之美,不可能有人会傻到给杯子刷漆染色,因为这样做会把杯子的价值大打折扣的,而且我也没有在杯上发现任何染色的痕迹。”

“这么说来,这只奈何杯呈现的白色是犀角本身的颜色?”

“对,就是它本身的颜色。”

盛兰惊住了:“这……这怎么可能呢?犀角不是只有黑色和棕色两种颜色吗?这杯子怎么会白成这样,难不成是白犀的角?”

福伯摇头:“不可能是白犀,白犀牛名字虽然有个白字,但它的犀角却是石灰色的,做成犀角杯之后,时间一久,颜色慢慢氧化,也会变成棕色和黑色,不可能这么白。”

“如果不是白犀,难不成是得了白化病的犀牛?”盛兰刚一说出来,便摇头:“也不对,得了白化病的犀牛,本身是不健康的,就算有角,角的质地受病情影响,也会疏松脆化,一雕就碎了,不可能雕得这么精美。”

福伯苦笑着说:“犀角和象牙受国家保护动物的政策约束,难以在市面上流通,所以能够对比钻研的实物太少了,我比较擅长鉴定热门的瓷器和古书画,像犀角和象牙这样的大冷门非我所长。”

心有灵犀(2)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