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节(2 / 3)

加入书签

只有帝后才能使用,价值更是不凡,明黄色的乾隆官窑器我也见过不少,但像你这件品相这么完美的,却是前所未见,细细估算一下,这件果盘怎么着也要四五百万。”

“四五百万?”盛兰惊住了。

她从寻宝之眼中看到这件果盘周身泛起青色宝光。

青色代表百万级的古董,认为这东西价格应该是一百来万到两百万左右。

却没想到福伯竟然给出四五百万的报价,完全出乎她意料之外。

三千块买来的碎瓷片,转眼间就变成了四五百万的清代官窑器,这利润率简直比写在刑罚里的生意还恐怖。

“是啊,四五百万!”福伯说得很笃定。

盛兰不解问:“福伯,乾隆的审美那么奇葩,为什么他的瓷器会这么贵呢?”

福伯笑了:“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乾隆处在清朝国力的巅峰,他本人又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给他烧造的瓷器自然是件件精品。”

乾隆瓷(4)

“至于审美嘛……”

福伯又笑了:“性格不同,审美也不同,你不喜欢乾隆这种风格,却有很多人就好这一口,就比如那些炒房、炒股变富的暴发户,就特别喜欢乾隆这种繁复华丽、浓墨重彩的,摆在家里特别显眼,有一种富丽堂皇之气。”

“原来是这样啊,难怪那么多假瓷器都喜欢标注乾隆年的。”盛兰恍然大悟。

“你这么嫌弃乾隆的审美,是不是想卖了这玩意儿?”

盛兰点头:“是!”

相较于乾隆的农家乐审美,她更喜欢四爷雍正那种素而不寡、清新淡雅的风格。

更重要的是,她现在兜里没多少钱,捡漏搞收藏是需要财力支持的。

要是没有足够多的钱财,碰到什么好东西,你也没法儿将它收入囊中。

“我认识不少喜好附庸风雅的大老板,像你这件品相这么完美的果盘,他们一定会喜欢的,别说是四五百万了,就是卖个六七八百万也不是不可能,我等下拍张照在群里问问。”

“好,谢谢福伯!”

“别客气,那些大老板都好乾隆这一口,一直想让我帮他们弄几个,我还想用你这件果盘帮我拉拢些人脉呢,咱俩这叫互惠互利。”福伯笑呵呵道。

就在这时,店里走进来一位穿着绛紫色唐装的老者。

盛兰不认识他,见他面带微笑,如沐春风,让人不由自主生出好感。

“黄老,您怎么来了?”

福伯见到这位老者,赶紧起身相迎,热情招呼着他坐下来喝茶。

盛兰不禁问:“福伯,这位是……”

福伯介绍说:“这位是黄老,咱们这一行的老前辈,瓷都有名的大收藏家,他老人家成名之时,我还只是个小学徒呢。”

盛兰听他这么说,赶紧礼貌问好:“黄老,您好!”

“你好!”黄老点头一笑,目光敏锐地落在茶桌上那件明黄色折枝花卉果盘上。

“黄老,这东西您瞧着怎么样?”福伯笑着问。

“很开门!”黄老淡淡说道。

盛兰很惊讶:“您老只扫了几眼就这么快下定论,不怕看走眼吗?”

毕竟这东西看着那么新,福伯刚才都差点看走人,他怎么那么肯定这是好的?

黄老微笑说:“不怕,这肯定是真的!”

福伯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黄老眼力过人,是这一行的专家,很多东西只要被他看一眼就能断定真假,他说是真的,就肯定是真的。”

黄老伸出枯枝般的手,将果盘拿了过来,一边举着,一边用放大镜观察。

他越看越惊喜,啧啧叹道:“这盘子不但是真的,而且还是官窑器中的精品,瓷器易碎不易存,乾隆朝距今两百多年,竟保存得这么完美,几乎找不出半点瑕疵了,真是太难得了,若不是这件盘子的花纹、胎质、色彩、勾边、以及盘底的文字篆刻都符合乾隆官窑器的特征,我真要怀疑这是低端新仿的了。”

福伯说:“还是您老眼力好,一眼就认出真假,我刚才就差点看走眼。”

那就卖给我吧

“差点看走眼都能收到这么好的东西,你这老小子真的好运气啊!”

福伯摇头:“黄老,这东西不是我的。”

黄老一怔:“不是你的,那是谁的?”

福伯指着盛兰说:“是我这个小学徒的。”

黄老抬头看了盛兰一眼,目光带着丝丝赞许之色:“小伙子,眼力不错啊,这种好东西都能淘到。”

“黄老,您过奖了!”盛兰谦虚地摇了摇头:“我只是一个还没出师的小学徒,能有什么眼力,只是运气好罢了。”

福伯笑着说:“对,这小子眼力不过尔尔,运气却好得不像话,只花了三千块,就把这个盘子给买下来了。”

黄老吃了一惊:“三千块?这么便宜啊?”

福伯说:“对,估计那个卖家也觉得这个盘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