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节(2 / 2)

加入书签

赶海的孩子们已经回去了,此时的沙滩上,只有一些“修长城”的。

气温上升,海水没有夜里那般寒凉。陈雪林穿了双拖鞋,趿拉着脚,在海水里缓慢前行。

真是太好玩儿了,跟回到三岁一般。陈雪林咯咯笑着,还想拉顾城一起。

可顾城这人,大概是绷紧了,迟迟进不了状态。陈雪林也不勉强,自顾自地玩儿起了水。

时间一点点过,太阳开始发威,炙烤着这片沙滩。

陈雪林感觉皮肤火辣辣的,不敢再待,拉着顾城就往回走。

结果两人刚到田得贵家,就被大伙儿围住了。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心思想就是:“你真以两毛一斤的高价买我们的鱼?”

顾城赶忙保证:“只要东西没问题,我就要。咱们当场结清货款,大伙儿没有任何风险。”

村民们心想:“成吧,只要不是骗子就行。”

“那你等等哈,我们这就把东西拿过来。”

顾城点点头,问田得贵家里有没有秤。得知村委有,就把交易地点定到了那边。

一行人走到村委,发现这里已经有人等着了。

他们手里拎着编织袋,离老远,就能闻到浓浓的海腥味。

田得贵把一大张防水布铺到空地上,让人先称重,后把东西倒到防水布上,检查品质。

只有品质过关的,才会被记到纸上,意味着交易成功。

而发霉的,腐烂的,直接打回去,取消这家的交易资格。

因为这个规定,都没人敢耍小心眼儿了。

陈雪林见这边用不上她,就跟顾城说了一声,去了大越野那里。

因为这边村民用的容器各式各样,有篮子、有背篓、有编织袋,甚至还有拿搪瓷盆装的。

这些容器肯定不在交易范围内,之后怎么运走,还得他们自己提供用具。

空间里有纸箱还有编织袋,与这个年代契合的,显然是后者。

陈雪林借着大越野遮挡,足足拿出两百个编织袋。都是新的,直接惊呆了众人。

顾城雇人帮忙装运,说好了等收购结束,给他们每人两块。

人群瞬间踊跃起来,无论男女老少,都高高举着手。

顾城把选人的事情交给了田得贵,田得贵很满意顾城的分寸感。点点头,从里面选了五个人。

都是老实肯干的,且家里有些困难的。

顾城没意见,其他人就是有意见也不敢说。

田得贵看落选的人不高兴,就说:“你们剩下的去海边撬点儿生蚝不就找补回来啦?”

众人:“”貌似你说的有点儿道理。生蚝啊,那玩意儿挺重。

顾城也没阻止,毕竟在后世,炭烤生蚝可不便宜。多少钱一只来着,十块是不是?

看着大伙儿喜笑颜开,田得贵松了口气。仔仔细细在纸上写下交易重量,才喊:“下一个!”

因为东西多,一行人忙到中午十二点半才结束。

总共三千五百斤干货,里面有海参、鲍鱼、对虾、鱼、贝类,还有一些海带和紫菜。

可以说有贵有便宜,贵的少,便宜的多。

因为雇了人,东西都是按品质、种类分装的。

新鲜的、大的、好的装到白色袋子里,装满后拿绳子扎口,并在袋子上写明种类。

二级品装到灰色袋子里,同样也是写明种类。其他的,装到黄色袋子里。

顾城给了田得贵七百块钱现金,让他给大伙儿分。自己则让村民把东西送到离村口一千米远的地方。

那里有棵大树,距离公路很近,来回货车都要经过。前面有灌木遮挡,倒是不怎么引人怀疑。

“我朋友中午一点过来拉货。”顾城如是解释。

被雇佣的几人二话不说,背起袋子就往外走。

还是田得贵瞄见了,拍着大腿说:“背着不累啊,都不知道动动脑子!村里不是有板车嘛,你们推着板车去!”

诶?是哦!

背着编织袋的几人恍然大悟,深觉自己不如田得贵智慧。他们下意识照做,都没怎么动脑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