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节(1 / 3)

加入书签

朱元璋希望孩子们未来不要变得奢侈无度,所以定下规定,时不时就要吃一道忆苦思甜菜。

于是,青菜、窝头、野菜、豆腐等等菜品被送上了各位皇子面前。以前是让他们偶尔吃一道,现在却是一整桌,皇子们脸绿了,恨不得杀了宁王。

朱元璋还说:“咱以前还吃不到这些好东西呢,连树皮都抢着吃。吃吧,如果谁吃不完的话,以后天天就吃这些吧。”

皇子们闻言,连忙拿起餐具,速度快到出现了残影。

朱元璋歪嘴一笑,小样,一群不孝子,还治不了你们!

【对于野心家来说,起义其实很难。百姓活得好好的,凭什么豁出命跟着野心家去造反?

所以很多野心家瞄上宗教。

没读过书的百姓好骗,再带点迷信色彩,这谁顶得住啊。比如东汉末年著名的五斗米教,又比如元末的白莲教。

朱元璋讨饭讨了三年,算是深入民间,接触到了白莲教。】

【白莲教打着“反元复宋”的旗号引导多地起义。】

宴会上,太上皇赵构听到这个消息,唇角止不住上扬,这些天偶尔被天幕骂的郁气都消散了。

“算算时间,这白莲教应该是在我大宋兴起的宗教。朕曾经封白莲教祖师茅子元为白莲导师,允许他在大宋传道。

他的潜台词就是,要不是他提拔白莲教,大宋哪里能有这一群忠诚之人?

文武百官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对太上皇还是和和气气的,纷纷夸赞他英明神武。

赵构扬眉吐气,谁知紧接着,他面色绿了。

因为古青青说:【难道白莲教是宋朝粉丝吗?其实不是,白莲教一直是个造反专业户。

南宋时期,一个僧人茅子元苦修多年,成不了佛陀。那怎么办呢?他想出了一个一步登天的法子,自己创办宗教,不就成了祖师爷了吗?

可天下早就是儒释道的天下了,新的宗教很难杀出一片天。

创始人思来想去,瞄上了底层百姓。底层百姓穷,捐不起香火钱,各大主流教派更加倾向于吸收富人信众,有些看不起底层百姓。

但创始人不嫌弃,能有信众就不错了。他于是缝合了多个宗教的教义,建立了白莲教。

入会门槛非常低,不用剃头,不用穿僧袍,在家就能修行。只要你不是个坏人,死后基本都能成佛,而且也不用交那么多香火钱。

更重要的是,穷人势单力薄,活不下去,如果加入白莲教,那么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理应互帮互助。这一条,对穷人来说有致命的吸引力。

无数穷苦百姓,主动加入了白莲教。

南宋时期,朝廷对白莲教非常警惕,称他们为≈ot;吃菜事魔≈ot;,因为这些团体往往吃素。其实不是他们想吃素,而是因为都是穷人,只能吃素菜。

女子在古代地位较低,但是白莲教积极吸纳女性人才,很多堂口的领袖都是女性。

总之,上层市场已经被占光了,白莲教于是立志于打通底层百姓市场。

这个缝合怪宗教的教义,一开始就有造反的意思。简单地说:≈ot;世界太黑暗了,但光明一定会照亮黑暗。”

所以白莲教在宋朝反宋,在元朝反元,在明朝反明,在清朝反清。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的路上,一千年来从未停歇。】

宋孝宗最近有了辛弃疾这员大将,底气很足,对待养父也硬气了起来。

他看向席上的文武百官,含沙射影说道:“如果没有白莲教,说不定大宋都会灭亡的晚一点。可是爱卿们,你们不要怪父皇,他又不是神仙,哪里晓得那白莲教包含歹

心?”

“您说是吧,父皇?”

赵构气得几乎咬碎了牙:“……”

【白莲教没有害朱元璋,反而在阴差阳错之下帮了朱元璋一手。没有白莲教,朱元璋可能当不了皇帝。

元末,朝廷征召民夫去治理黄河。白莲教的信众韩山童在黄河里丢了石人,因为造反也得有点仪式感。

民工挖河的时候,把这个独眼石人挖出来了。

于是一句谚语传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紧接着,韩山童聚众三千人,掀起了叛乱,彻底拉开了元末乱世的序幕。从此,各路枭雄登上历史舞台。

韩山童手下的兵头戴红巾,自称≈ot;红巾军≈ot;。一开始,红巾军主要是白莲教等教派的信众,后来吸纳各地的人才,渐渐变得正规。

红巾军给朝廷发檄文—————≈ot;贫极江南,富夸塞北!≈ot;你们这些蒙古人快撑死了,可是咱们江南的人都快饿死了。

朱元璋未来的岳父郭子兴响应红巾军,拉起了队伍,朱元璋的发小就跟着郭子兴干活。

发小写信让朱元璋也来,但是朱元璋拒绝了,他觉得当和尚挺不错,没必要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