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节(1 / 3)

加入书签

这些干古名句都问得离奇,问得超脱。苏轼到底是泯然众人。

可是紧接着,天幕把诗词的下阕放了出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李白看着看着,眼神忽然一滞,擢酒杯的手不自觉捏紧,突然长长叹息:≈ot;千古第一咏月词,当之无愧。”

高适还在品其中的味道,没有李白反应这么快,便好奇地问:≈ot;怎么说?≈ot;

李白:“我以为苏轼会表达不能团圆的愤懑和不满。

结果他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希望天下人都能圆圆满满,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斥欠赏月亮。谁读到这种豁达开朗的

词不觉得高兴呢?”

连李白都被勾起了思乡之情。他自从离开四川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

苏轼不拘泥于小家,目光放在大家上,格局直接就打开了。

高适闻言有些感慨:≈ot;天幕说苏轼这位诗人乐观豁达,我还没什么感觉,被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感觉他挺好相处的。恨不相逢同时,和他一起游遍山川。≈ot;

李白闻言,眉毛微挑:“怎么?和我玩不快乐?”

高适小声说道:≈ot;……每次出去玩的时候,我们一不留神,你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好找。”

李白天性散漫不羁,往往会被一棵树一朵花所吸引,便甩下众人一个人玩去了。他学过剑法,身体强健,弱一点的文人还真的跟不上他。

李白:“……”

天幕放出了完整的《水调歌头》,引得无数人拍案叫绝。

那些之前有些看不起苏轼的人纷纷闭麦。光是这首词里透出的文采,苏轼就甩了他们无数条街。

千古第一咏月词,当之无愧。

最妙的是,天幕不单单是放了这篇文章,还放了当代著名女星唱的歌曲。

女明星低吟浅唱,流露出哀婉的意思,能轻易勾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不仅有诗文,还有音乐,犹如王炸一样投入各大世界,惊艳了无数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把这种感情熔炼为语言的结晶,这短短十个字写透了天下离别之情,也饱含着人类最朴素的愿望。

再也不用担心以后中秋找不到词来eo!

很多人都在学着哼唱这首词,连小孩都不例外。很快传遍大街小巷,没有人没听过。

苏轼的词以另一种姿态在无数时代重新活过来。

很多文人也生出了向往之情,不得不说,他们好想成为苏轼的弟弟!

能有一个大诗人哥哥,就能经常出现在他的诗文里,可以搭名留青史的,顺风车,太爽了!

曹操的儿子曹桔望着天幕,心中触动不已,看向自己的哥哥:≈ot;阿兄,你我二人都擅长诗文,也是一母

同胞,而且不曾分离,和苏轼兄弟二人何其相似?”

“我们俩的兄弟情会不会也变成一桩千古美谈呢?”

曹植给他哥哥写了无数诗,简直是大写的兄控,目前曹丕还没有称帝,他们两个关系还算不错。

曹丕冷眼看着兴奋的弟弟:“比起我们的兄弟情,你和你嫂子的名气才更高吧?我记得那李商隐可是直接用了你们的典故啊。”

曹植:“……”

这天还能不能继续聊了?

曹植心中不满,撇过头去,不想说话了。

真是羡慕苏轼兄弟那么和谐的兄弟情啊!

人人都在羡慕苏辙有个好哥哥。因为只要去了解《水调歌头》,就避不开苏轼的弟弟。

苏辙望着天幕,有些惆怅,哥哥写《水调歌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可感动之情依旧盘旋在他的心头,至今没有散去。

苏轼是在被贬谪到黄州之后,碰上了张怀民。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苏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官。或者说,从前是,但是苏撤放弃了。

在乌台诗案之中,苏辙主动提出要交出自己的盲位,替哥哥赎罪,所以也被牵连,如今正在江西当盐税小官。

妻子史氏看到苏轼所站的高台的名字,微微睁大眼睛:“夫君,我记得这名字好像是你取的。”

人们都说苏轼深情,其实苏辙更深情。宋朝官员纳妾养歌女成风。可苏辙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从来没有纳过妾。

苏辙颔首:“我曾经在密州找到了一个废旧的高台,取名超然台。兄长从杭州到密州当官,其实也是想跟我近一点,共赏超然台的风景。

结果那年中秋,我们同在山东,他在密州,我却在济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