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之偏执大佬的白月光重生了 第259节(1 / 3)

加入书签

陆亭笈呵呵一笑:“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多跟着我母亲走动走动,多见识吧。”

谢阅便有些不服气,但看着这小孩骄傲的小样,也是没法。

谁让人家是孟小姨的继子呢,人家地位在那里摆着呢!

一时只恨自己爸为什么不争气,不能给他娶一个这样的继母!

对于两个少年的较劲,孟砚青并不在意,自己儿子十六岁了,小孩子心性,逮住谁和谁较劲,她习惯了,至于谢阅,到底大几岁,嘴上和自己儿子较劲,但其实还是比较让着的。

谢阅在珠宝设计上有些才华,如今也想在这方面有发展,她是要好好培养的,谢阅自己也明白这点。

当下三个人乘坐出租车,欣赏沿街的风景,路边男女穿着都非常时髦,比北京时髦一些,带着一股子港风,两边商店里流溢出很大声的香港流行乐曲,邓丽君的张学友的刘德华的,在这春雨缥缈中,很有一些港味的旖旎浪漫感。

两个少年看着这情景,自然都有些目不暇接,比起北京来,广州身处南方,在风气上到底更有一种时髦的港味,看起来很有意思。

就在这一路新鲜中,一行人抵达了东方宾馆。

这东方宾馆就紧挨着广交会会场,在早几年是专门接待外宾的。

现在广交会期间,东方宾馆的房间自然更是紧张,不过好在,陆绪章还是安排了两间房,谢阅陆亭笈一间,孟砚青单独一间。

下榻东方宾馆后,孟砚青便试着联系了谢敦彦,谢敦彦作为香港珠宝公司,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也是他重要的进货渠道。

谢敦彦是带着移动电话的,很快大家就联系上了,他竟然就住在孟砚青他们楼下。

孟砚青简单向谢敦彦介绍了两个少年,一个自己学生,一个自己儿子。

谢敦彦乍听到“儿子”字眼,诧异地看着陆亭笈,完全不明白这么回事。

陆亭笈笑挽着孟砚青的胳膊,笑望着谢敦彦,仿佛很有风度地解释道:“我继母,我父亲马上就要和她领证了,婚房都已经准备好了。”

谢敦彦:“……”

他是在电视上看到过陆绪章的,如今陆亭笈神态间竟然有几分陆绪章的风范,亲父子没错了。

他只是有些诧异,陆绪章看上去也就三十岁上下,竟然有这么大一个儿子。

这会儿大家已经吃过饭,便约着过去东方宾馆的音乐茶座,可以欣赏音乐,顺便聊聊天。

其实这音乐茶座是从香港开始流行的,流行起来后,才诞生了一些知名广州港台歌星,诸如广州郑少秋广州邓丽君等。

这音乐茶座过去只能持有外汇券的外宾入场,现在倒是大家都能入场了,一行人过去的时候,谢敦彦的秘书已经非常体贴地给大家买了票。

进去后,一行人刚要找座位坐下,谁知道就听得一个声音道:“砚青?”

孟砚青看过去,却竟然是霍君宜。

霍君宜便笑了,起身道:“果然是你,我就想着你估计也来了,只是当时来得匆忙,没来得及联系你,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

谢敦彦和霍君宜也是熟的,当下大家彼此打了招呼,一起坐下来,那座位倒是幽静的,很适合说话。

谢敦彦自然知道,霍君宜原本是珠宝进出口公司的,国家机关单位,听说他现在干企业了,自然好奇,便问起来。

霍君宜笑了,视线却望向孟砚青:“之前确实在国家单位,后来到了企业里干,当了企业领导人,最近企业改制了。”

孟砚青:“哦?改制了?”

孟砚青最近忙着红莲黄金首饰,也忙着赶学校教学进度,以至于没太关注,最近没怎么和霍君宜聊过。

霍君宜微颔首,之后提起来,原来他所在的首饰公司因为经营艰难,进行个人承包制度,他现在已经拿到了首饰公司想当一部分股权。

提起这个,他淡淡地道:“当然了,现在我们公司还是一穷二白的,什么都没有,万事开头难,总得挣点钱,我得给工人发工资。”

孟砚青听这话,微拧眉,望向霍君宜。

她可是知道,那首饰公司之前引进了澳大利亚钻石切割技术,在钻石技术上可是下了大功夫,这些投资,其实都是国家出钱。

当时霍君宜和她聊起,她还曾经帮他分析过,国家出钱奠定钻石技术的基础,等过几年趁着时代大势,国人开始品尝外国人这时髦流行,就能乘风破浪了。

但是她也不曾想到,竟然有了这等变故,等于说霍君宜吃下了原本国有首饰企业的股权。

明面上看,国有首饰公司陷入困境,发不出工资,只能由私人承包,但其实是首饰公司投入了大量本钱在钻石工艺上,已经为将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这部分技术其实是首饰公司的“无形资产”,只是可惜,国有企业大部分领导人是不能意识到这点的,观念落后。

而且在这种经济改革浪潮中,也没有人为这样的国有企业负责,大浪之下,大家各扫门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