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钱挣的稀里糊涂(3 / 4)

加入书签

“按说,我是想开春之后再回来的,再多走走,多看看。”

“可是听说,农业部给组织的专家组年前就到尚北?我有个想法,能不能想法办让上面再请点中药种植、人工繁育的专家?如此一来,咱们也能有自己的稳定货源。”

有些中草药,是山上野生的好。可是有一些,就比如尚北药厂需要的几种主要中药原料里,有那么几种人工种植的反而比野生还要好一点。

这是齐国君从重庆请回来的那个老技术员亲口告诉他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中成药产业经过十几二十年的沉寂,刚刚开始复兴,中草药种植的经验几乎为零。

目前,无论北方,还是南方,除了少数几种常用中草药有规模种植经验,比如人参、八角。

没错,就是做菜用的那个调料八角,那是一味药材。

而且,不光国内药厂有需求,在90年代末,国外的西药企业也要从中国进口八角,提取其有效成分,出口量很大。

总之,绝大多数品种想要野生转人工,都要自己摸索,没有先例。

可像尚北药厂这种小规模药厂,保证生产技术不落后都难,更不要说种植了。

齐国君的意思是,借农业试点的东风,请政府搭一把手。

这也是三个爹和吴妈一直在这儿争论的主要原因。

对于农业试点的事,董秀华了解的最清楚,“这个想法不错,可不太容易实现。”

给三个爹解释道:“农业部和省农林部门这次确实出了很大的力,也看出要在尚北搞出一点动静的决心。”

“那个陈副部长回去之后,以农业部的名义,发起了以中国农大、吉林农大,还有农研所,三个单位为主体的驻点技术支持。省里这里,也把八一农垦等几个院校和单位的技术骨干往尚北调。”

“可正是因为帮扶的力度不小,这些专家都消化不过来,再张嘴要中医药方面的支援,就有点得寸进尺的味道了吧?”

三个爹听罢,点头认同。

唐成刚叹道:“其实,老齐这个中草药种植的想法真的不错,前景很好,可惜了!”

齐国君虽然有点不甘心,可是他终究是个搞生产的,和市里打交道,和省里,甚至中央打交道,却是他干不了的活。

既然老唐说可惜了,那就只能先放一放。

“唉,算了!”收拾心情,“可能就是我有点好高骛远了。”

哈哈一笑,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然而,齐磊却是有点上心了。

中草药种植吗?这还真是个好想法。

首先,做为一个过来人,并且在后世做新闻工作的过程中,刚好了解一点医药行业的数据,齐磊比三个爹还知道中成药市场的前景有多大。

后世,国内的药品市场主要分三个类,西药、生物制药、中成药。

而这三大类之中,西药占比当然最大,占了三分之二。

中成药其次,最少的是生物制药。

但是,中成药别看是第二,每年的市场规模却也有5000亿之巨。

如果去过医院看过病的,都不难发现,无论是处方,还是非处方,医生都喜欢用中成药。

原因为何,就不是齐磊这个外行能够知道的了。

不过,5000亿的规模,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纯粹靠野生资源不可能支撑这么大的产业,中草药集中培育是一个必然趋势。

其次,你们张不开嘴,我张的开嘴啊!

我老丈人嗯,我老丈人脸皮厚,他张的开嘴。

“阿嚏!!!”

正在接待专家组,考查白河子冬耕备产和冬季菌类种植产业的的徐文良,突然打了个喷嚏。

谁念叨我呢?

……

————————

第二天,爹妈们短暂修整,又开始忙了起来,年前基本又要不怎么着家了。

齐磊和吴宁在家等来了徐小倩、杨晓和程乐乐。

和在学校的质朴不同,三个女孩多多少少都打扮了一下,有些精致。

徐小倩穿了一条九分长的呢子西裤,配了一双小皮靴。白色的短款羽绒服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却不失靓丽。

杨晓则是另一个极端,紧身牛仔裤,小皮衣,没戴帽子,也戴带围脖,充分诠释了什么叫“美丽冻人”。

齐磊瞅见她就觉得冷。

结果,杨晓也不傻,把齐磊的毛线帽往自己脑袋上一扣,“go!”

齐磊:“……”

五个人到赵娜的电脑房,把油光满面的唐小奕揪了出来。

这货一见齐磊还问呢,“咋样?我家老头儿心情好不好?”

众人一翻白眼,你也算是个极品了。

而赵维终于见到了齐磊,都激动坏了,“你可算来了!”

说着话,把大伙儿让进屋,如今电脑房已经不开了,除了这些人,没有外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