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06(2 / 3)

加入书签

但问:“按规矩,你们可入翰林院,不过,现在朕给你们另一个选择,选一县而治。”

此话落下,不意外收获一众人诧异的神色。

“此事非朝廷强制,你们可以想好后再决定。”泰定帝虽然把人召来,却无意现在就让他们决定,而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好好想清楚。

但是,入翰林院是多少人梦寐以求?

相比之下,到地方做官,那不是要从头来,不少人都流露出不悦,他们并不想过那样的日子。

不过,这份不愿却不能当着泰定帝的面说出的。

既然泰定帝说了会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想清楚,那他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慢慢想,好好想,不必急于一时。

打定主意入翰林院的人有,想做实事,造福一方百姓的也有。

很快此次取得的四十六名进士都有了安排。

留在应天,入翰林者竟然占了大部分,独独那么十来人选择到地方任官。

“这些人记下,三年后朕要看看他们的作为。”泰定帝如是叮嘱一番。

旁边自有人应下,比起把人放在翰林院读书修书,泰定帝更偏向于让这些人学以致用,治一方百姓。

不可否认能考中进士的人,腹中已然有才学。但大明需要的是实干的官,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人。

人,各有所长,取之所长而用,这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科举结束,朱至不二话,收拾行李回北平,朱允炆照旧跟着一道去。连同也为进士的杨荣。这回杨荣选了到地方用官,朱至把他放到北平,毕竟人用顺手了,近些方便调用。

朱至这回跟泰定帝打好招呼了,“爹别总念着喊我回应天,这一回想想迁都吧。”

泰定帝点点头同意道:“好。”

是以,朱至迅速跑路,等她那么一走,武状元何容成为众矢之的,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何容没等他们出手,已然先一步出手。

“臣参吏部侍郎之子借其名卖买官位。臣参御史中丞”

是的,参人。

何容居于这御史的位置上,不就是要监察百官的吗?

既是监察,但闻不平之事,那她必定要上报泰定帝,好让泰定帝有数。

御史闻风而奏,这是朝廷赋予他们的权利,至于他们怎么做,是否不负他们所肩负的权利,因人而异。

暗想朱至一走,不少朝臣一定能想方设法把何容弄走,绝不再让她在朝堂出现的一干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尚未想好怎么对付何容,何容已然出手,一朝便参了不少人。泰定帝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御史有参,自然要派人查查,以辨真假。

是以,泰定帝利落安排人去查查。

好嘛,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何容所参竟然句句属实!

嘶,这下好了,一个都跑不掉。

查实的官员,不管是其身不正,或者管家不严,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一时间,朝廷上可算是掀起了大风浪,被贬官的贬了,被捋到底的人更不在少数。

等这一波风浪过去,朝廷上那些男人们瞅着何容的神色可就不一样了。行啊,显然有备而来,那他们是不是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干事了?

然后他们就发现了,何容虽然文武双全,却是无家无累之人。

也对,若非孑然一身,她怎么可能敢参加武举。

得,想对何容身边的人出手不可能,那就只能将主意打在何容身上。

结果怎么着?何容相当谨慎且洁身自好。朝堂上除非参人,进言,从不与他人有所往来,和朱至私下也绝没有任何亲密往来,就好像她不过就是一个寻常的武状元。但她生而为女,本就是天生和不安分的朱至是一个阵营的人。

现在的情况是,对付朱至不可取,泰定帝对朱至的庇护傻子都看得出来,惹泰定帝不喜,并不是谁都无所畏惧。

硬茬不好找,还不许他们找软柿子捏?

在男人们的眼里,何容就是那个软柿子。可惜啊,他们太过想当然,孑然一身的何容一无所有,偏又严于律己,想要对付何容的人竟然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

罢了罢了,暂时先放放,早晚有一天他们肯定能找到对付何容的办法。

朱至返回北平大半年后,何容依然在朝堂上,位于御史之中,何容知道,第一关她算是过去了,暂时不出什么意外,她就不会被人赶出去。何容稍松一口气。

最难的局面已经过去,何容眼中尽是坚定,她会坚持下去,必要在这朝堂上稳稳扎根。

日月交替,春去秋来,转瞬三年。泰定四年春至,眼下大明最大的事莫过于迁都。

是的,迁都。

费时十数载,北平建成,泰定帝终于迎来了迁都这一天。

消息刚刚砸下来时,好些人都傻眼了,不可思议的望向一脸喜色的泰定帝,以为泰定帝莫不是在说笑,好好的怎么迁都了呢?应天不是挺好的?

对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