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科举(1 / 2)
锦衣卫的事情说完了,接下来该说说正事了,这才是朱标此行的目的。
朱标看向父皇轻声问道:“不知父皇对这些银子都有什么使用计划”
老朱想了想悠悠说道:“大明已经建国三年有余,如今也不缺银子了,科举也是时候可以开始了”
朱标深感认同的点了点头道:“科举一事确实刻不容缓,得益于国子监的大力输出,我们的基层官员倒也不是那么紧缺了”
“只不过普遍都较为平庸,难当大任,其才能在地方当官已是极限”
“而如今我们朝中的中书省官员各部尚书侍郎等也普遍年龄偏大,若是还找不到人才的话恐怕会出现官员断层的情况”
“你还说呢”一说到此事儿老朱就没好气说道:“人家十年寒窗苦读才能勉强出师,你倒好,让人家国子监的人半年就出师当官,半年时间能学个啥,难当大任也实属正常”
“宋濂那老家伙也是,在咱面前的时候那么固执,结果在你面前竟然会答应这样的事,也不知道你咋跟他说的”
朱标连忙笑道:“父皇,这半年出师的事确实是迫不得已呀,更何况当初父皇又下旨大抓贪官污吏,那么多空缺总得有人来补不是”
“这么说还怪起咱来了?”
“不敢不敢”朱标摆手笑道:“现在不是也挺好的吗,等开了科举后,到时朝中官员也有了,从国子监出来的基层官员也成规模了”
“更何况,我还就不信了,从国子监出来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大才,现在时间尚短很可能是还没有展现出来,说不定等两年我们就会收到消息了”
老朱点点头不再言语,反正这事儿就这么过去吧。
“对了”朱标忽然说道:“父皇,关于科举一事儿臣突然想起来几点建议”
“标儿但说无妨”
“科举考试儿臣建议南北分卷”
“南北分卷?”
老朱一听这个新词不由来了兴趣。
朱标说道:“是的,自两晋南北朝以来,北方相较于南方战乱更为频繁,战乱的地方自然不安稳,既然不安稳又如何能够好好读书呢”
“所以若是科举时用通卷考的话便会出现南方学子占据绝大多数的情况,如此于朝廷而言并非好事”
“继续说下去”老朱突然意识到这恐怕不是个小问题。
朱标继续说道:“父皇试想若有朝一日通过考核的人皆为南方学子,那么北方学子会怎么想,即便是后来查出并非徇私舞弊那也无济于事,这不利于我们大明的南北统一,难道我们大明就只有半壁天下吗”
“所以儿臣建议,试例缄其姓名,请其外出‘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材,皆入彀矣”
“待他们考取功名后,以南人官北,北人官南的原则分配官位”
老朱细细思考片刻后沉声说道:“标儿言之有理,是咱考虑不周了”
“父皇只是忙于政务对此没有细想罢了”
“那标儿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倒也不难”朱标说道:“此事交于宋濂先生和李丞相就行,由李丞相把关宋濂先生负责,儿臣相信他们会很乐意接受的”
“让他们从今年开始到明年中旬完成全国乡试会试的考核,在明年年底前由父皇负责最后的殿试即可”
“如此,大明首次科举成也”
待朱标说完后,就见父皇正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
“父皇?”朱标伸着头轻声询问。
老朱这才回过神来后哈哈笑说道:“标儿,你说得很好,此事就交给你来办了,咱期待着明年年底的首次殿试”
朱标:“”
科举这事儿可要比锦衣卫那事儿要繁琐许多了,这要包在我身上我那儿还有空晒天阳和王八汤呢。
老朱望着一动不动的朱标不解的问道:“你还站在这儿干啥,你不赶紧去通知宋濂和李善长,要是耽误这次科举咱拿你是问”
朱标正欲拒绝呢,就听见了父皇的连声催促。
得嘞,就这样吧。
等会儿去给宋濂和李善长通知一声让他们一起做个章程出来上报皇上。
嗯然后就没我事儿了。
朱标如此想着便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臭小子”老朱望着朱标的背影喃喃自语着:“咱还治不了你了”
“重八”
朱标前脚刚走没多久,皇后马秀英后脚就来到了踏进了御书房。
“咋了妹子”老朱疑惑的问道。
马秀英立即在他旁边坐下,老朱清晰的感受到从她身上传来一阵寒意,不明所以的老朱冷不丁的打了一个摆子。
马秀英直勾勾的看着老朱正声道:“听说标儿从外面弄来了几千万两银子”
“是啊,咋的了”
“那你为什么都不派人告诉我”
“告诉你干啥”老朱一听是这事儿立马挺起了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