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促织御史(1 / 2)
在安静的钦安殿内,君臣二人继续着所谓的密谈。
于皇帝的眼中,齐誉还算得上是个有胆色的人,居然真的接下了这档子事,他却不知,后者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是的,齐大郎的此举是出自于私心。
那私心又是什么呢?
——仇恨!
是的!
回想以往:自己祖宅被焚,姐夫被打妻弟坐牢,娘子受伤早产不孕,二舅重伤不治而亡,此外,还有小彤的亲生父母被杀,自己也差点丧生刀下……这些这些,全都是出自于拜帝教所赐。
之前时,自己一直都在寻找机会试图报复,继而献上了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计策,从目前来说,挖墙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这一点点伤害远远不够!
如今逢上了这个机会,岂能错过?
所以,面对皇帝的询问,齐誉不加思索就同意的。
不过,在除了这私心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别的不说,就单凭皇帝喊说出的那‘三不之策’,就值得自己为他效力,而且是,甘心情愿。
但是,齐誉激动过后就意识到了不妥!
或者说,很不对劲!
这查案办案的事,怎么会用得着我弼马温出马呢?
你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个部门哪个不是办案机构,为何选用行太仆寺的人呢?
于是,齐誉便道:“陛下,您为何不在三司之内选任,反而要选微臣呢?要知道,在查案和办案方面,臣是半点经验都没有。”
皇帝呵呵一笑,不以为意道:“爱卿自谦了,在朕的眼里,你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你看,除了写之外,你还进献过狼牙筅,还作过《讨拜帝教匪檄》,还著下过《盈亏有解》,还绘制过《大奉疆域图》,综合这些可鉴,卿是身怀高才的人,查案办案这些事情,自然也不在话下。”
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逻辑性,甚至还有些不通,谁信?
若真有是那样的话,我怎么可能还被你丢在行太仆寺里?
齐誉嘴上不说,但心里头却泛起了狐疑。
皇帝见状,想了想,索性摊牌道:“朕给你说实话吧,查访此案,你是不二人选!”
“这……”
“还不懂?这么说吧,关于永川王的那些事,除了朕外,你是唯一一个知晓其中秘辛的人,所以,去个川王妃打交道你最适合!”而后,皇帝又脸色一凝,道:“若是选用其他人的话,难不保朕在事后做出卸磨杀驴的事,但是,朕并不想那样做。”
那事……又是指哪事呢?
莫非,是指皇帝弑兄?
噢……明白了!
这么看的话,自己还成了唯一人选了。
不过,皇上却是猜错了,其实在除了自己之外,孟岚山父子也是知道此事的。
但是,这些话必须得烂在心里,绝不能说出来。
齐誉先是点头应下,而后又道:“微臣现在执事于行太仆寺,若去干这些查案的事,大臣们会不会非议呀?”
即,越俎代庖之嫌。
皇帝却道:“这无妨,朕封你一个御史不就名正言顺了吗?谁敢非议?”
这很有道理。
御史,是指替皇帝办事的人,即使是内阁老臣们也无权干涉,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且,皇帝有选任权,即使任性,也不逾矩。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
齐誉又问道:“皇上,您打算封微臣一个什么样御史?”
皇帝一笑:“促织御史!”
啥?
虫子御史?
促织,即:蟋蟀,也就是俗称的蛐蛐。
这个称呼,也有点太滑稽了点吧?
齐誉很想笑,却又不敢笑,只能憋着。
至于为何如此御封,皇帝也做出了解释。
“你此去,在除了调查川王妃之外,还要顺路帮朕寻一些有品质促织来,所以才如此御封。况且,你顶着这个寻促织的名义出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
齐誉恍然地点点头,道:“掩人耳目的用意微臣懂得,可这顺路一说又是怎么回事呢?”
是呀,这路又该如何理解?
皇帝笑道:“爱卿有所不知,宁阳县乃是促织之乡,你去那里自然就是顺路了,不瞒你说,朕心仪那里的名虫久矣。”
呵呵,皇上这促织天子果然不是白叫的。
名副其实!
对于促织齐誉是不懂的,更不理解皇帝为何舍近求远,不在京城搜罗。
于是,便道:“陛下喜爱促织,何不差遣太监们到郊外捕捉呢?跑到宁阳县去寻,岂不是舍近求远了?”见皇帝听得不解,又解释道:“想当年微臣还在江南躬耕时,常在田间地头处走动,不瞒陛下说,在那田野和地里面,满是蚱蜢、蛐蛐和蝈蝈,只需盏茶工夫,便可捕获数斤之多。嗯,过油一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