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方程解题(1 / 2)
齐誉望着殷俊的背景甚感得意,笑得连下巴都快要抽筋了。
咦?有点不对啊!
明明是想趁机问他妹妹的事,并顺便提一下小舅子的婚事,结果被他这么一闹,竟然给忘记了。
白来一趟!
这厮也真是的,提什么事不好,为什么非要提娘子呢?
挨揍了吧~~
……
次日上午,戚景跑了过来,说是要感谢齐誉之前的点拨之恩,今天请客吃饭。
本是不想去的,无奈盛情难却,也只得被迫去解解馋了。
饭馆里,齐誉只点了一道硬菜,但戚景说太少了,随后他又加多了几道。
一品状元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齐誉亲点。加菜也非常丰盛,有金榜‘蹄’名的寓意的红烧猪蹄,鱼跃龙门寓意的红烧鲤鱼,节节攀升的鞭笋腊肉等等,个个都是科举学子们的吉祥菜。
临考在即,酒是不敢喝的,只能以茶代酒了。
两人一边海吃,一边谈天说地。
齐誉很斯文地细嚼慢咽,戚景却是大快朵颐。
先是聊了一些关于考试方面的话题,然后戚景就把话题带到了彩绘上来。
犯魔怔了?
“少丞,你说我勤加练习下去,能否画得出精品?”戚景吞下了一大块猪蹄后,噎嗝地问道。
“当然!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比如说咱们读书吧,从启蒙开始,再到熟悉四书五经以及时文策论,哪样不是努力的结果?”齐誉故意不讲天赋,先从常理上说起。
要知道,吃人家的嘴短,扫兴的话还是少说为妙。
这句话就如同一针鸡血,打下去之后戚景的信心倍增,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名的那一天。
“齐兄,你不喜欢绘画吗?”
“我没有天赋,拿不了画笔,只能望而兴叹了。”
戚景很同情地叹了口气,表示理解,然后又憧憬道:“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兴言先生那样的大家。”
咦?
原来是自己的粉丝呀!
也罢,那我就再夸你几句吧。
……
这一顿饭下去,差不多花去了一两银子,但戚景却没有半点肉疼之色,看来他的家底也是蛮厚实的。
齐誉本想是打包剩菜的,可这话还没来得及出口,店小二就麻利地端下去了。
呃……
现在的这顿饭,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以来,吃到的最丰盛的一餐,也是自己。
先解题,单就题目本身来说就是一道截搭题,这个典故出自于《两小儿辩日》。这题目取只文章的首和尾,中间故意空去一大部分,让你进行脑补。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把该文章背得烂熟,还要能做到深刻的理解,如果你只会啃字眼,那就直接掉坑里了。
《两小儿辩日》的寓意就是学无止境,你想,就连两个小孩的辩论都难到了孔子,那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同时,还高度赞扬了孔圣人他敢于承认自己不足,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分析透彻了之后,再用这个中心思想来作一篇时文,这种题目属于是坑中带坑,可千万不要被题目的文字给带偏了。
再看下一题。
哈哈……
作为前世的理科男,齐誉终于感觉有了用武之地。
题目是这样的:蝗灾至,永川府境内小善人和大乡绅共捐纹银两千一百两,已知,小善人比大乡绅多五人,而大乡绅比小善人平均每人多捐十两。问,大乡绅与小善人的捐赠的均数为几何?
重点:均数俩字。
这道题属于是算学中的‘盈不足’的范畴,可是,这些专于四书五经的童生们,能有几人是精于计算的?而且,这还不是一般难度的算术题。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数,就是特指算学,虽说倡导考子们博学广义,但经典文章都压弯了腰,谁还有精力去学这些?
可想而知,此时考生们的心目中,一定有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这他娘是谁出的题?
而齐誉却是一脸笑意,这很难吗?
一个二元两次方程不就搞定了吗?
暗喜归暗喜,答卷还需仔细认真。
时间紧迫啊!
先打好草稿,然后校稿,再仔细检查,在确认无误后才开始誊抄笔录,抄完了之后还要再次检查。
这种带坑的时文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束股方面(即:收尾。)。这就要求学子们不仅文笔跟得上,还要有整体布局上的大局观。每一行的字数都是也限制的,写超了就是束股失败,也就是俗称的越幅。
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比如说后世的文学大儒蒲松龄,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的科举中就犯下了这个错误。刚拿到考题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容易了,正是自己最为擅长的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