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71章(1 / 3)

加入书签

(上)

把老人机收回衣袋, 祁寄这才听见了电话中夏静小心翼翼对借钱一事的再次询问。

他定了定神, 问:“你还差多少?”

“其他的都齐了, 还差下葬的费用,大概要三千左右。”夏静小声说, “本来能省掉这笔钱的, 但是我自己搬不动……”

白事原本都该有亲戚好友帮忙, 但祁家老一辈走得早,祁寄的父母也在三年前去世, 到了祁寄姑姑这次,就当真只剩下了夏静一个人。

但事实上,情况原本也不该如此凄凉。毕竟地方小, 真要论起来,当地不少人都互相沾亲带故。就算祁家没了人,祁寄姑父又是外乡人,也不至于落到完全没人帮衬的地步。

说到底,这也和祁寄姑姑一家的为人处世脱不了干係。

所以对夏静所说的下葬无人帮忙,只能花钱雇人一事,祁寄也并未感到意外。毕竟姑姑是能对着三岁的祁寄说出“你奶奶的东西都是我们家的, 你不能抢”这种话的人。

当时奶奶刚去世, 祁寄被送到姑姑家寄养,进门第一天就被教了规矩, 还被用这种话教育。

这话说出去,可能还会让人觉得兄妹俩争家产争得很凶,但事实上, 祁寄的父亲根本没动过这种心思。他不仅把家乡祖产都让给了姐姐,还会定期给姐姐寄抚养费,为了被寄养的祁寄。

祁寄对自己名字的认识就是这么来的。

小时候姑姑每次收到钱,都会小心地把汇款单抽出来,信封随意扔在一边。有次信封被小祁寄捡到,他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正要细看,信封却被虎着脸的姑父一把夺走。

待反復确认过信封里并没有汇款单之后,姑父才把信封扔了回来。

那时小祁寄还没有形成对恶意的敏感,拿回信封后还天真地问姑父,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姑父挥手把人轰走,让他别烦自己。祁寄没得到答案,便又去找姑姑问。

姑姑说:“这是寄,寄钱。你不是叫祁寄吗,就是寄钱的意思。”

她还不忘叮嘱:“下次给你爸打电话让他多寄钱,听见没有?你名字上都写着呢。”

小祁寄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记住了。祁寄,寄是寄钱的意思。

后来又有一次,姑姑家的堂哥夏冬放学回来,在餐桌上炫耀,自己今天学会了一个成语,叫“寄人篱下”。他挥着筷子哈哈大笑:“这不就是祁寄的寄嘛!你们看,多巧,连意思都一样一样的!”

夏冬自小不爱学习,从一年级开始就稳居倒数,和姐姐夏静形成鲜明对比。他难得主动提起和学习有关的事,姑姑姑父立刻附和着捧场:“对对,我儿子真聪明,都会用成语了。”

夏冬得意洋洋,又对祁寄说:“篱不是木头的意思吗?你得符合这个成语才行,这样吧,你也别睡床了,到院子里那棵树下面睡,这才叫篱下啊!”

姑姑姑父听了,非但没有训斥,还夸夏冬懂得多,夏冬被夸得更加起劲,当晚,他真的推着祁寄去了树下,不许他进屋睡。

那时乡下灯还不多,入了夜,四周都是黑黢黢的,像是随时可能会有危险的怪兽冲出来。祁寄一个人在院子里待了好久,小小的身体在低温和恐惧下止不住地发抖,却依然没能等到紧闭的房门开启。

屋子里传来夏冬嫌零花钱太少的不满大叫、姑姑哄他的声音和姑父的如雷鼾声,没有人留意院子里站着的祁寄。唯一悄悄透过窗纱看了他一眼的是怯生生的夏静,但她也不敢忤逆夏冬的命令,看了一会儿,姑姑一喊她给夏冬端洗脚水,她就连忙关窗跑了回去。

祁寄最后也没能进屋。

他翻墙跑回了自己家。

之后几天,夏冬一直拿寄人篱下这个词叫祁寄,还给他联想出了八百种外号。不过祁寄不理他,他很快就觉得没什么意思,转头继续和自己的狐朋狗友鬼混。

但这个成语却成了夏冬聪明又好学的证明,时不时就会被姑姑提起,想重新勾起夏冬学习的热情。劝告又总在饭桌上进行,于是祁寄就一遍一遍地,被迫重温着“寄人篱下”这个词。

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祁寄原本以为自己早就忘了个干净,没想到记忆被翻出来,居然还会如此清晰。

连那晚院子里树叶投下的斑驳黑影都历历在目。

类似的事数不胜数。夏冬从小就嚣张惯了。当时除了打钱,祁父还给三个孩子都订了牛奶,每两天一袋。牛奶在那时还能算是稀罕东西,一次定三份,价格着实不菲。也是祁父为了感谢姐姐一家对祁寄的照顾。

但事实上,那份奶,祁寄和夏静基本没有喝过,都被夏冬拿走了。

他一个人喝三份,有时候自己喝不完,拿去分给自己的狐朋狗友,也不让祁寄和夏静碰。只有偶尔心情好了,才会大发慈悲,让两人分着尝一口。

姑姑和姑父从来不管。

就算管了,他们也只会向着夏冬。

夏冬品性恶劣,又被父母无条件溺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