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补给(1 / 2)

加入书签

陈庆澹澹道:“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虞庆丰家族和王振邦家族,你应该知道,他们也是通过向西军捐钱粮的方式获得勋官,按照规定,两家能拥有的土地上限都是十五顷,可实际上,两家拥有的土地都在两百顷以上,是什么缘故呢?”

“恳请殿下解惑!”

“我可以告诉你,郑家在雍国境内拥有的土地只有二十顷,是一座占地两千亩的庄园,还是我赏赐给郑平的,郑家其他的两百八十顷土地都在海外,虞庆丰家族和王振邦家族也是一样,他们家族的土地也是海外,海外就不受土地限制。”

“海外?海外是什么意思?”向奎一头雾水。

“目前的海外就是指南洋,以后还会更加广阔,我们会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不断占领海外广阔的无主之地,你们可以进行土地置换,把手中的农田置换成海外土地,按照一比十进行置换,目前的一顷江南土地置换成海外的十顷土地,三百顷土地置换成三千顷海外土地,可以换一座大岛了,这其实是最好的办法,当然,也可以把土地卖掉,我们没有强迫,也会给一定的处理时间,但不能超过一年。”

向奎叹口气,“殿下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了!”

陈庆又道:“你们肯表态效忠,我很高兴,但我也有底线,到了哪一步,就做哪一步的事情,如果我已经兵临城下你们才表示效忠,你们想保住财产就不可能了,最多保住性命,所以我对你们只有一句忠告,务实才是保命之道!”

说完,陈庆写了一行字递给向奎,“带回去吧!”

向奎看得清楚,雍王殿下写的字正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向奎当天就离开京兆返回临安,他在京兆呆的时间还不到半天,但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向奎刚走,陈庆又立刻召见了曹德,曹德抱拳道:“殿下,他已经离去,返回临安了!”

陈庆点点头,“我知道,他是急于回去禀报,最后他们会怎么选择我不知道,但我找你来,还有另外一件大事!”

陈庆沉思片刻道:“你父亲还在临安,对吧?”

曹德点点头,“不光我父亲,我们整个曹家都在临安。”

“财产转移出来了吗?”陈庆又问道。

“父亲信上说,财产正在向福建路转移!”

“我给你写了一张纸条,你立刻派人送给你父亲,让他拿着纸条向吕纲求援,吕纲会用海船将曹氏家族转移到泉州,事情比较紧急,你赶紧行动。”

说着,陈庆将一只信封递给了曹德,曹德一惊,急问道:“殿下,发生了什么事?”

“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事,只是一个预防,我担心权贵和天子的矛盾会激化,天子为了保住皇位会对权贵下手,只是有这个可能性,如果天子真的下手,首当其冲就是和雍国有关系的家族,比如你们曹家、呼延家族、高家、杨家、刘家等等,这些家族我都要保护,所以先通知你一声。”

“卑职明白了,卑职立刻派人骑快马赶往临安!”

曹德快步走了,陈庆负手在官房内来回踱步,他知道让这些权贵家族放弃土地,同样也危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肯定不会接受,那么他们必然就会采取另一种自保手段,或者说,他们另一种手段已经准备好了,来向自己效忠只是他们最后找的退路,而绝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陈庆拭目以待

次日,一场小雪沸沸扬扬笼罩在京兆城,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场小雪,一夜飘雪,次日京兆城内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天气也变得寒冷起来。

今天是休日,也是他全家搬到内宫后第一个休日,但陈庆却没有时间陪同妻儿,这段时间他的事情特别多,件件重大,昨天刚刚接见了从临安赶来的向奎,而今天他又要接见从燕山路刚回到京兆的种桓。

陈庆是在内宫麒麟阁接见了王浩和种桓,这里是他在内宫处理朝务以及接见大臣的地方。

种桓和四名手下都在燕山路得到了陈庆的升官受赏,种桓升为副统制,李宛和王赋升为指挥使,耶律康和船夫也被升为都头,每人各赏银一千两。

这次种桓返回京兆府也是为了向陈庆汇报详细经过,主要是细节,陈庆格外关注金国铁火雷的研制情况。

种桓汇报得格外仔细从,他们进入辽河开始汇报,详细讲述了沿途的情况以及抵达上京城,这时陈庆打断了他的汇报,“从辽河到上京城,你们都是走的水路,我想知道,三千石的船只能否直接从渤海抵达上京城?”

“回禀殿下,三千石应该还可以,但再大一些船只恐怕就不行了,有几段河流比较狭窄。”

陈庆点点头,“继续说!”

“我们上岸后直接上山,山上只有十名哨兵,当时我们想不通为何哨兵这么少,后来才想通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是直接盘山崖上来,没有走周围小路,周围小路上一定有岗哨,让人上不了山岗,第二个原因,是各种试验比较绝密,金国不想让更多士兵看到试验,所以山顶上的士兵很少,也成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