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五十七章 被皇帝给摆了一道(3 / 3)

加入书签

看似简单的定例,却是不折不扣的削藩。

襄王的意思是宗室之内,无子者方可准许请继室,也就是说大明律中,关于四十岁无子方可纳妾的法律条文,将从民间普遍适用于大明宗室。

在此之前,诸多王府妻妾成群,豢养伶人成千上万,就连襄王在襄王府的时候,也养了不少的伶人。

大明律对宗室、勋贵、官吏们有约束效果,比如大明朝禁奴,这些宗室、勋贵、官吏们只能以家人名义,弄一些仆从。

这一绕,看似兜了个圈子避开了律法,但是也同样家卷承继,又有更多的圈子要绕,这绕来绕去,一不下心就把自己个绕进去的不在少数。

继室子八岁才能请名,女到了成丁才能请封。

这都是降袭制的延伸。

襄王忙于公务,他养不了伶人,自然别的宗室也养不得!

当然襄王这个想法,也是和朱祁玉沟通过的,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限制妾室、继室、子嗣的数量,来限制宗室的数量。

这大明一窝窝的猪,太能生了,生太多,大明都要被吃穷了,以前宗室就藩吃的是地方,现在吃的是朝廷。

朝廷叫苦连天,内帑更是铁公鸡一毛不拔,降袭制都搞出来了,限制宗室企纳妾,也是锦上添花了。

若是这宗室违命纳妾,这妾身子便没有身份,更没有宗碟,那朝廷自然不会供养。

这就等同于说,日后这王府里,那些数量庞大的妾生子,想要再要名分,便是妄想了。

户部尚书沉翼额头青筋抖了两抖,他这个沉不漏都没敢这么提议,这叔侄俩儿,合计出这么个阴损的招数来,实在是让沉翼汗颜。

论节俭,还得看陛下。

沉翼为沐阳伯金廉左贰的时候,金廉就老师念叨着,大明有两个户部尚书,一个在户部,一个在宝座之上。

阴损吗?其实也不算阴损。

当宗室齐聚京师时候,大明从上到下才清楚的、具体的看到了繁衍生息的宗室庞大的数量。

子生孙,孙又生子,无穷尽也,那是不折不扣的人山人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