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47节(3 / 4)

加入书签

了双人床以外还有一张书桌。在这个年代的上海,这绝对算少见的大房间了。

&esp;&esp;男人进了大卧室,低声和里面的老人说道:“爸,我带人回来看看相机,是个小姑娘。”

&esp;&esp;老人不知道在里面干嘛,许久没出声。

&esp;&esp;男人叹了口气,忍不住劝道:“爸,我知道你舍不得相机,但以后你不能作画了,也不出去写生了,这相机我们留着也没用,换了钱我就能送你去医院看病了。”

&esp;&esp;殷玉瑶耳朵尖,听到写生和作画两个字心里一震,手忍不住搭在一旁的桌上,下意识想往里看一看。

&esp;&esp;她知道这个年代有不少优秀画家因为在建国初期接任务画了连环画,甚至还评了全国连环画的奖,到这几年就突然成了毒瘤了。有的连环画家运气好点被迫退休,有的就要下放改造去了。

&esp;&esp;正在殷玉瑶在脑海里回忆上海这个年代的画家名录的时候,帘子掀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从里面出来。只见他头发有些许花白,脸颊瘦弱,但眼睛里又有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精气神。

&esp;&esp;老人手里拿着一台相机,正如男人所说,外观看着非常新,一看就是被爱护使用的。

&esp;&esp;“你就是买相机的同志?”老人在一边的椅子上坐下,没有把相机递过来,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买相机是为了工作需要还是单纯为了给自己照相啊。”

&esp;&esp;男人急的直跺脚,忍不住劝道:“爸,她买我们卖,给钱就行,我们管她是给自己照还是给别人照?”

&esp;&esp;老人没理儿子,而是继续固执地看着殷玉瑶,似乎非要听到她的答案。

&esp;&esp;殷玉瑶因为听到了老人儿子的只言片语,对这位不算老的老人也有些好奇,便直言相告:“我是画连环画的,下部作品需要去北大荒采风,所以要买一台相机拍照记录素菜。”

&esp;&esp;老人和他儿子同时像殷玉瑶看过来,只是一个惊喜,另一个有些狐疑。

&esp;&esp;中年人忍不住往前走了一步,挡住了殷玉瑶看向父亲的视线,有些警惕地问道:“你不会是故意找来的吧?”

&esp;&esp;殷玉瑶都无语了,都想晃晃他脑子里到底是水还是浆糊,这逻辑无厘头的都让人无力吐槽:“大叔,你是在百货商店问我要不要买相机的,又是你一路把我领家里来的,我故意什么啊我?”

&esp;&esp;一伸手把中年男人拨开,殷玉瑶索性从包里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画夹,递到老人面前。虽然还没有正式到北大荒,但是殷玉瑶已经根据小说的描述开始设计人物形象,画夹里面都是她的草稿。

&esp;&esp;老人一张一张翻看,眼神里的炽热连殷玉瑶都看着动容。

&esp;&esp;直到看完所有草稿,老人才把画夹还给殷玉瑶,手往前一伸:“请坐。”

&esp;&esp;殷玉瑶坐在对面,忍不住问道:“我能知道您的名字吗?”

&esp;&esp;“陈亮然。”

&esp;&esp;殷玉瑶倒吸一口凉气,立马又站起来了:“您可是民国时期就享誉上海滩的画家啊。”

&esp;&esp;陈亮然沉默了片刻,随即笑了笑:“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年纪大了,退休了,挺好。”

&esp;&esp;殷玉瑶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倒是陈亮然对她挺好奇的,忍不住多问了两句:“你多大了?是刚来出版社参加工作的?出版社那么多画家,怎么要派你一个小姑娘去北大荒啊?

&esp;&esp;”

&esp;&esp;殷玉瑶连忙解释道:“陈老师,我是山北出版社的,我们出版社就两个连环画创作者,另一位和您年龄差不多,所以去北大荒的任务就给我了。这次我来上海是来参加连环画创作者培训交流会的,也是借着这个机会都和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多学习学习。”

&esp;&esp;“连环画创作者培训交流会。”陈亮然细细回味了一番,这才回过神来笑道:“我倒想起建国初期参加连环画创作者研究班学习的事了,研究班好,能系统的学习各种绘画艺术和技巧,你们来这学多久?”

&esp;&esp;殷玉瑶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七天。”

&esp;&esp;“才七天,太短了。”陈亮然遗憾地摇了摇头:“提升不了太多。”

&esp;&esp;“爸。”陈亮然的儿子拽了拽他的衣裳,示意他别多嘴,又连忙朝殷玉瑶笑了笑:“我家老爷子都退休了,他就随口一说而已,出版社组织七天的培训肯定是有现实考量,现在任务都这么重对吧,时间长了也不太合适。”

&esp;&esp;殷玉瑶见他

↑返回顶部↑
x
.

书页/目录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