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偷奸养汉的骚货(1 / 6)

加入书签

七月十五鬼节到了,俗话说七月十五鬼点灯,这个《灯影儿胡同鬼点灯》的

故事,就算是送给大家的鬼节礼物吧。这个故事跟上一个故事相比,看起来可能

更有些吓人,不过根据大家提得建议,是把恐怖情节放到了最后面。同时也是根

据,大家在留言里面的建议,在这个故事里,适当增加了肉文比例,不过为了保

证故事情节的完整,还是没法通篇都写成肉文,这一点请大家理解,而且那么写

也就没意思了。总之还是那句话,咱讲的是个H版的故事,故事还是放在肉文之

上,算是有些自夸的说,我给您讲的这几个故事,您抛去肉文稍加改动去讲给朋

友听,只要您的口才足够好,听了的朋友都会说您不次于郭德纲。

一、灯影儿胡同

旧时的天津城,曾有过一个灯影儿胡同。旧时城市里以胡同命名的地方,用

现在的话说就是居民住宅区,而这个灯影儿胡同,算是天津最早的现代化住宅区。

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灯影儿胡同。不过早在抗战爆发之前,

这个地方便改叫了别的名字,现在随着城市的大幅扩建变迁,也就难有人能说得

太清,当年的这个灯影儿胡同,具体是在现在城区的什么位置了。

首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故事发生的地方,名字叫灯影儿胡同。70、

80后们,小时候肯定有人听老人们说过这么句话,「电灯电话,灯火朝下。」

蜡烛、油灯发出的光,是向上及四周照射的,照亮不到烛台、灯台的底下,因此

在周围灯光的映衬下,反而是灯下显得最暗,灯下黑一词便是来源于此。电灯发

出的光,是向上及四周照射的,电灯的底下自然是没有阴影。因最初住在这里的

都是满清贵胄,这里早在清末年间便通了电按上了路灯,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人,

哪怕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见过电灯的都不多,更别说是路灯了,于是老百姓便

把这里称为了无灯影儿胡同,后来叫来叫去叫顺嘴了,就给叫成了意思正好拧过

来的灯影儿胡同。

这个故事里的主要人物,名字叫梅雨林,本来是京城一所大学的一名教授讲

师,是在故事发生的不久前,才从京城搬来的天津,在灯影儿胡同买了套宅子住

了进来,目的是暂时来天津避祸多灾的。

这个梅雨林在京城,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文人学者,尤其写得一手绝好的文章,

但属于是一个毫无节操文人。年轻时靠着人样子长得很是不错,又确实真有些文

采,娶到了一位北洋高官的女儿,因妻而贵成了个不大不小的富翁,同时借助老

丈人的势力,得以在大学里做了名教授。后来他那位高官老丈人,因支持张勋复

辟失势下了台,梅雨林怕沾干系果断和老婆离了婚,但凭着文章写得好得以保住

了钱财和地位,在北洋政府各派系轮流掌权的形势下,那边风硬笔锋就往那边倒,

所写的都是见风扯旗溜须拍马的文章。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换张将军临阵反直投奉,袭京城驱末帝控制了北洋政府,

之后不久图谋控制整个直隶,又暗通苏毛鼓动郭鬼子率军反奉。梅雨林见反奉军

势如破竹一路兵逼奉天,于是在报纸上撰文贬损起了张大帅,不想没多久郭鬼子

兵败身亡,张大帅挥师入关趁势入主京城,换张将军通电下野跑去了苏俄。这回

是马屁没拍着,却拍到了老虎脑门上,担心胡子出身的张大帅,妈了巴子地找他

的后账,只好急急忙忙地逃来了天津躲避。

庚子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各划租界,灯影儿胡同自那时起位于了俄租界内,

苏毛成立时将俄租界归还给了北洋政府,但并不是真心想放弃沙俄时代的在华利

益,在原俄租界区域内暗留了一部分势力。这个时期正值一战刚刚结束,西方列

强在一战中元气大伤尚未恢复,致使小日本这段时期在东方一家独大,以天津日

租界为跳板,将触角伸向了苏毛宣布放弃的原俄租界。北洋政府并未能真正地收

回主权,苏毛宣称归还实际并不是真心归还,小日本还把触角伸了进来,再加之

大批的白俄纷纷流亡而来,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原天津俄租界,各方势力混杂相当

得混乱。梅雨林觉得其贬损张大帅那些文章,暗含性地和苏毛扯上了牵连,而他

之前写过不少的亲日文章,于是本着能得到这两方庇护的心态,跑来天津后直接

来了原俄租界,在灯影儿胡同买下了一套宅子,买下后更名为梅宅住了进来。

梅雨林在灯影儿胡同买下的这套宅子,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