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五章 珠囊(1 / 3)

加入书签

第四十五章    珠囊

五月初六,乃是王祺三十四岁的生日,这一天中午,两个人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洪麟便说道:“殿下,今天毕竟是寿诞,晚上便摆正餐吧。”

从二月一直到现在,高丽大片地方干旱,庆尚道和全罗道有许多人饿死,因此王祺下令全国禁酒,自己每天也只吃一餐。

虽然说是减了膳食,每日一餐,然而王祺是不可能真的每天只吃一顿饭,只不过正膳裁减了,每日只有午间那一餐是正餐,早晨和晚上都只是简单的点心,表示“同甘共苦”。

此时听洪麟这样说,王祺摇了摇头:“天上一日不下雨,我一日便要减膳,身为高丽的王,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只考虑自己?连京都都已经开始饥饿了呢,想到这些,便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确实,饥荒已经蔓延到开京,这里是高丽的心脏,一般是全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虽然也有贫民,然而这样整体的饥饿是难以想象的,即使红巾军的威胁迫近,京都虽然人心恐慌,却也并没有发生饥荒的现象,那个时候反而稻谷降价,人们都忙着将粮食换成轻便高值的物品,准备随身携带逃难,然而如今,开京却缺乏食物了,倘若是洪益来评论,便是“肢体麻痹已经开始蔓延到心脏”。

洪麟听了王祺的话,十分难过,高丽居然沦落成如今这个样子,虽然并不是说其她人就可以挨饿,只是连殿下都减少膳食,这样的情景让人看了,实在伤感。

王祺见他难过,笑了笑,说:“其实现在能够有这样的食物,也已经很感满足,只希望能够尽快下雨。”

食物虽然简单,毕竟不会感到饥饿,另外味道也还不错。

两天之后,雨水终于落了下来,这一回的干旱结束,王祺便恢复了一日三餐,洪麟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倘若继续旱下去,国家真的有可能崩溃,因此连日以来,殿下的面色都有些苍白,未必是因为膳食简化的原因,实在是为了高丽的前途担忧。

七月里,出使中原的金伯环、权仲和回到开京,他们是去张士诚那里回访报聘,张士诚既然遣了使者来高丽问候,作为礼尚往来,高丽便也要派人去向张士诚致意,这一行人是四月出发,此时中原也是烽烟遍地,因此路途曲折,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回来了。

王祺很快召见两位使者,问道:“中原情势如何?”

金伯环微微一俯身,道:“张吴王那边倒是大致还好,只是天完的徐寿辉大王离奇死去了。”

王祺很是惊讶:“哦?怎样死的?”

权仲和说:“据说是他的部将陈友谅将他杀死了。”

金伯环细说原委,原来是陈友谅挟持着徐寿辉去攻朱元璋,中途将其杀害,然后陈友谅成为皇帝,继续攻击朱元璋,结果失败而回。

那朱元璋本来是韩林儿一派,如今另外建立了一片势力,俨然已经自立门户,只是名义上尊奉韩林儿的龙凤政权,而陈友谅从得来的消息判断,是一个极为强横的人,而且心狠手辣,如今终于杀死徐寿辉,自己称帝,一想到此,王祺对陈友谅便十分反感,评判道:“似此虎狼之人,枭獍之心,地天不能载覆。”

洪麟站在他的身后,心中想的则是,红巾军纷扰这么多年,中原的局势也是如同浮云一般,变幻无定,许多一时风起云涌的人物转眼消亡,比如这徐寿辉,从前也是大名鼎鼎啊,哪知忽然间便听到了他的死讯,中原这一场大乱,未来也不知如何了局。

时隔不久,这一天洪麟出去查看昌和寺的防卫,中殿与殿下很快就要移居于此,所以要预先安排好,查看了一番之后,又提出一些要求,洪麟便离开寺庙,回程顺路到活人署,看一看洪益,却见洪益手里拿了一个香囊,正在笑盈盈地摆弄着。

洪麟的目光在那香囊上转了一圈,笑道:“你居然也会对这个有兴趣。”

洪益并不是一个粗野的人,只是他对比如品香、吟诗、鉴赏金银器,都并不太在意,倒是很喜欢音乐的,有的时候就会唱一些调子很古怪的歌,歌词也罢了,反正是听不懂,另外玄鹤琴也很喜欢听,曾经说很像日本的古琴,今日居然拿着一个串珠香袋看来看去,真的是很稀奇。

洪益见洪麟来了,便笑着站起来,道:“兄长,你来了,快请喝茶。这个啊,是朋友要过生日,我买来送给他,请帮我看一看,是否合适?”

洪麟接过香袋,是将蚌壳切割研磨成一粒粒半圆的珠子,然后串了起来,如同一个葫芦的样子,一颗颗蚌壳珠居然也很有珍珠的光泽,葫芦身里面放了香囊,散出幽幽的香气。

洪麟一笑:“很好啊,朴素简洁,而且别致,你平时对这些并不在意,眼力倒是好。”

忽然间便想起当初自己赠给中殿的那枚香盒,时间真的如流水,转眼几年时间过去,虽然只是几年,回想起来却仿佛前世。

洪益咯咯笑道:“我是不懂的,是朴中郎帮我挑选,昨天我和他说,要送礼物给朋友,不知该选什么,请他帮忙,他便帮我挑了这个。”

洪麟的心登时一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