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八章 雪阳花(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十八章   雪阳花

时间进入五月,这一天,洪麟与王祺对坐吃早饭,洪麟吃了几口,忽然觉得有些异样,抬起头来一看,只见王祺的目光正脉脉的望着自己,洪麟登时有些发窘,不由得问道:“殿下,为什么这样看着臣?”

王祺笑道:“我喜欢看你拿勺子吃饭的样子。”

如果是筷子,倒也罢了,洪麟用筷子时很斯文的,然而当他拿起铜匕,尤其是那种匙面比较宽一点的铜匕,姿态就很有一种特别的趣味,莫名地带了一种纯真和腼腆,仿佛时光瞬间回溯,回到了单纯无嫌猜的年龄。

“殿下……”

见洪麟一时有些不知该说什么是好,王祺便转了话题:“今天上午,要见方国珍的使者。”

既然谈论的是正经事,洪麟的表情便也从容了起来:“割据东南沿海的方国珍,这一次派遣使者来到高丽,看来也是很看重高丽。”

王祺点了点头:“嗯,如今中原四分五裂,彼此攻伐,仿佛春秋战国一样,高丽在其中,倒也可以算作是一枚铁权,或许就能够打破平衡的,不过中原的纷争,高丽倘若插手,未必对高丽有利,不如便坐观其变,看一看究竟是蒙古人能够回天,还是中原出现新的王,另外,也可以向他们打探一下中原的消息。”

于是早饭之后,大概巳时的时候,王祺在前边殿内接见了方国珍的使者,使者进献了方物,就是地方特产,方国珍那边送来的,多是海产品。

双方礼貌地道了辛苦之后,便谈起中原的事情:“我听说,宋国的那位大王,前一阵派了军队北上了?”

“哦,殿下,您是说那一位小明王啊,是的啊,去年冬季里,又派了一支大军北伐,倒是一直都很顺的。”

王祺沉吟了一下:“原来如此。”

使者马上又说:“不过他们的另一支兵马,去年夏季出发,走山东的那一路,这一阵有点不顺了,啊,就是关先生、破头潘那一路。”

王祺又详细询问了一番,原来小明王韩林儿这两三年来,陆续派出了三支队伍,分东、中、西面三路,进攻北面的元国,有胜有败,忽进忽退,虽然高丽有一些人长住中原,本土也时常派遣使者,可以搜集消息,不过方国珍的使者毕竟是另一个消息渠道,得来的消息可以互相印证。

到这时,王祺笑道:“不过方将军这一次却另有所获,真的是善于抓住时机的人啊。”

方国珍虽然似乎是追求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最为注重的是自己这一块地方的独立自主,然而却也是个很敏锐的人,毛贵的东路军切断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漕运中断,大都那边便必须要靠海运,因此招安了一直变化无常的方国珍,方国珍便与元国合作,将江南的粮食用海船运往北方海口城市,因此方国珍居然加官进爵了,虽然元政府如今已经是摇摇欲坠。

那使者也笑:“将军确实是,擅长纵横捭阖啊!”

虽然没有争夺天下的壮志,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叫做张子善的人,曾经游说自家的将军:“沿着长江而上,割据整个江南,然后向北发展,夺取青州、徐州,甚至辽海。”虽然是书生议论,有些惯常的夸大与自矜,不过其实却也有一番道理,只是方国珍却不感兴趣,说“我还没有这样远大的志向”,便打发那人出去了;不过对于自己拥戴的这位首领,使者觉得还是很令人安心的,或许是知道自己的才华不足,方国珍很谨慎,虽然似乎是欠缺了气概,却也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只是想守好自己这一片地方,将来或许待价而沽,不过无论如何,他是不容易玉石俱焚决一死战的,所以作为方国珍集团的一员,自己也觉得很安心。

王祺回到寝宫,将方才与使者的对谈都记录下来,当今的高丽,真的是忧患重重,东边是倭寇,西边是红头贼,元国实力削弱,自己诚然的确是高兴过,因为元国的这种衰落,高丽得以独立,并且获取了辽东,然而元国中央政府的这种虚弱,却也造成盗贼蜂起,高丽这边也要时时防备从中原而来的红贼。

有的时候王祺也想,对于高丽最有利的,便是元帝国虽然衰落,不能顾虑到半岛上的高丽,然而却有力量抵挡红头贼,将红贼拦截在大都以南,只是王祺也知道,这种想法有点太过一厢情愿,局势的发展是很难测的,不是自己需要有怎样的格局,就会呈现怎样的局面,对于中原,还是要多加观察。

于是王祺派往中原的细作便愈发增加了频率,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开京,方国珍的使者来的时候,说的是中路军有所挫折,然而中路军却并没有就此退回,而是重新整顿力量,不断地攻击,到了十月的时候,竟然攻破了大同,这就打开了通向北方的一个重要关口。

寿昌宫中,两个赤裸的身体正在纱帐中热烈地纠缠,王祺俯伏在那里,洪麟从后面投向他,此时乃是午后,房间中没有点起灯烛,然而窗外的光线投射进来,穿过薄薄的纱幕,落在床上。

洪麟紧紧抱住王的身体,亲吻着他的肩膀,过了一会儿,他撑起上身,下体重新运动了起来,视线则往复流连在王的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