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 第70节(1 / 3)

加入书签

“老师说的真好听。”萧青冥细细端详,眼神深沉如渊。

脱去了君臣相得的假面,褪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他的目光再次变得尖锐而阴沉。

“童顺昔年对朕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后来他却要谋反。”

“父皇在时,太后也对朕和颜悦色,而今也是两看相厌。”

“至于你呢?不也是一朝背弃朕,不告而别,从此杳无音信,现在才来说这些,老师不觉得晚了吗?”

萧青冥低沉的嗓音,不疾不徐,甚至带着几分优雅的笑意:“人的承诺,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唯有掌中权柄,才是朕需要的。”

喻行舟眼中的光芒暗淡下去,沉默良久,轻叹一声:“臣会替陛下实现一切愿望。”

“将来若有那么一天,陛下会再次相信臣吗?”

萧青冥放开他,重新直起身子,坐回椅子里,将白瓷碗里最后一颗梅子塞进嘴里。

含糊道:“那再说。”

喻行舟垂着眼没有说话,萧青冥抿了抿嘴:“还跪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起来?非要朕扶你是不是?”

喻行舟撩起衣摆起身,默默望着对方,却见萧青冥拿手指敲了敲空荡荡的白瓷碗。

“下次不许有酸梅了!”

喻行舟一顿,终于忍不住低头一笑。

※※※

在萧青冥的强硬推动下,经过长时间的筹备,皇家技术学院直接在被没收家产的安延王府挂牌成立了。

作为一间草创的农业与百工技术院校,它的规模还十分小,招收的老师仅十余人,第一批招录的学子,仅仅不到两百人。

除了国子监的读书人,时不时作诗讽刺一番,大部分人还处于观望的态度。

除非是实在科举无望,家中又不够殷实的寒门学子,和身怀一技之长却没有用武之地的人,很少会选择这条注定“低人一等”的路。

学院开学的第一天,萧青冥亲自为皇家技术学院题了一条校训——“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春去夏来,圣启五年的春天,整个京州似乎没有一日清闲过,随着清丈田亩的动作越来越深入,京城之外的其他城镇和农村之间,反对之声逐渐喧嚣尘上。

在炎炎暑气即将来临之际,皇家技术学院的学子们,突然迎来了一次“社会实践必修课”。

——以京州泾河皇庄附近的泾河镇,及周边乡村为试点,为当地百姓修建十座旱厕,收集粪肥,指导百姓沤磷肥,并推广皇庄的新式农具。

当皇家技术学院的公告栏上贴上这张告示,并公开表明,必修课如果成绩不合格,将留级一年时,京城读书人的圈子,再次掀起了一股热议的浪潮。

国子监的监生们得知这条公告,起初是不可置信的惊愕,直到皇家技术学院的学子苦哈哈地抱怨证实确有此事,国子监监生们的嘲笑声,差点将房顶掀翻。

“我当陛下大张旗鼓地弄这个劳什子技术学院,有什么深意的,万万没想到,竟然让他们去——挑粪?!哈哈哈哈!”

“瞧,我当时怎么说的来着?所谓士农工商,百工本就是贱业,去做些挑粪,修旱厕的活,也不奇怪吧?”

“幸好我没去凑这个热闹,就算那是皇帝亲手建立的学院,将来倘使只能从事这等有辱斯文之事,还不如跟科举死磕呢。”

“就是,我们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将来是要经世治国,胸怀天下的,怎能成天与粪土打交道,不像话。”

当时在泾河皇庄与皇帝辩论过的文人们,此刻也少不得嘲讽一番。

有趣的是,在得知皇家技术学院的学子将来要从事“贱业”时,他们反对的声音突然消失了,反而乐见其成,觉得理应如此。

谁叫这些学子为了走“捷径”,放弃了科举和圣贤书,最后得到“贱业”的下场,也是活该。

一时间,京城里无数闲人,都开始等着看这群人的笑话,恐怕这间学院第二年,就没人肯报名了。

第49章 农村基础设施大改造

五月中的气候最是舒适不过, 湿润的空气里漂浮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日头还不毒辣,到了午时, 才勉强将人晒出一层薄汗来。

皇家技术学院公告栏处,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一大群学子, 叽叽喳喳都在议论。

他们年纪有大有小,小的才十四、五岁左右,年纪大的也有超过二十岁的。

最里层的一圈人, 有个高高瘦瘦的书生,看着公告栏上详细划分的社会实践试点和分组,陷入沉思。

“喂, 穆棱, 这是哪位老师出的主意啊?哪有叫读书人去村里给人修厕所的?这也太荒谬了。”一个头戴青绿头巾的书生抱怨着,手肘捅了捅身旁同窗的胳膊。

穆棱一声简单的素色布衣, 头上一块方巾扎住发髻, 压低声音道:“这么大的事,哪有老师有这个权利,我猜, 恐怕是上面那位。”

说着, 穆棱抬起眼皮,朝天瞅了瞅。

他本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