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六十九章 她杀了她的全家(1 / 2)

加入书签

因为在所有人的眼中,小姨就是个烂人,而且的确害了人,她落得这样的下场,都是应该的。

所有在讨论这件事的百姓知道了小姨这个下场后,也不过是说笑一句,就过去了而已,同时还教导孩子,不要做小姨这样的人,否则长大后就会落得死刑的下场。

所有的人,都当这场判决,只是闲谈一句的笑料。

太师府的人,因为这件事早就更加对小姨不待见极了,知道小姨的下场了,甚至连谈都不愿意谈她,生怕再沾了晦气。

小姨母家的人,已经都被烧死了,所以也没有人管她。

只有母亲。

在得到小姨的这个判决结果后,母亲因为小姨是她母家留在这个世界给她唯一的亲人了,就算小姨做了点错事,她心里,还是记挂着小姨的。

毕竟对于母亲来说,小姨不仅仅是小姨,还是整个母家留给她的念想。

她之所以在太师府对小姨那么好,不过是她把对母家的所有念想,全部加注在了小姨身上而已。

可是,她的母家全都已经死了啊,被一场大火给烧死了,除了小姨以外,全家几十人口,一个都不剩。

消息传来的时候,母亲是真的承受不住,小姨那时候,真的是她对母家的所有念想了。

可是现在,小姨被判死刑了,她母家所有的亲人,全部都要死了。

哪怕小姨或许真的该死,甚至小姨还算计了她,但是想到这,她还是承受不住。

于是,在小姨行刑前一日,她悄悄地,一个人去了刑部大牢。

她是去看小姨的,如果可以,她甚至愿意倾尽她所有的力量,来救小姨的一条命,如果她想,她是可以的。

当然,这需要是在小姨值得救的情况下。

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告诉她,小姨不值得救!她不仅不值得救,还该死!该死千遍万遍!

那么,母亲在牢里,究竟从小姨哪里知道了什么呢?

当时小姨是在行刑前就死了的,死在母亲从牢里探监出来后。

据说是自尽,簪子直接刺进了心脏,一命呜呼。

小姨是惜命的,哪怕是行刑前,她能多活一日,也要多活一日。

她这一生,也就这样了。

过着没羞没燥的生活,死也死得没羞没燥。

得过且过,就是让她死她不愿意。

那么,为什么在母亲探监之后,她就直接自尽死了呢?

当时,母亲探监回来之后,整个人精神恍惚,在看到小姨勾引父亲的时候,她没有恍惚成这个样子,在知道小姨要被判死刑的时候,她也没有恍惚成这个样子。

可是当她从牢里探监回来后,她就异常恍惚了。

她之所以知道母亲探监中发生的事,也是因为这个时候,她正好去找父亲母亲,结果听到了父亲母亲的对话。

当时,在父亲母亲的房间外,没有听到母亲说了什么的时候,她是不知道人可以恶毒到那种境地的。

可是当听到母亲说了那些话之后,她就知道了,且整个人都被深深震撼到了。

她听到了什么?

原来母亲探监回来后精神恍惚,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她从小姨的口中知道了一个大秘密。

那就是,母亲的母家一家,全部死于一场大火,根本就不是意外,而是人为!这场大火,就是小姨放的!

当时小姨在一场家宴上下了迷药,将所有人都迷晕了,然后人为地推倒了所有的蜡烛,酿成了这场大火,还说这场大火是意外造成的。

而在她放火之后,她一个人悄悄跑了出去,等这场大火根本没法救的时候,才偷偷跑了回来。

装作一副很伤心很可怜的样子,其实心里高兴得很。

因为她放这场大火就是想让他们死,现在他们全都死了,她能不高兴吗?

后来母亲将小姨接到太师府后,其实也怀疑过这场火。

因为余府不是建在没人的偏僻地方,就算加重不慎起了大火,理应不该除了当时不在府中的小姨以外,就没有一个人逃出来了。

毕竟起大火这么大的动静,周围只要有人来救,总不至于一两个人都救不出来吧?

可是就是一个人都没有救出来。

余府的大火,起在府中中心的位置,当有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从外蔓延到很大了。

而且很巧的,当时起大火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中心的位置,没有一个人,哪怕一个人逃出来。

这当然不正常。

当时事情发生后,母亲也回了家。

当时官府也来看了,给她的结论是,因为当时府中家宴,都喝醉了酒,所以才没人逃出来。

“可是府中有人是从不喝酒的!我的二婶、小弟……”母亲声嘶力竭地问,眼泪已经流干了,快要失声了。

官府的人道:“正好这周围的桂花开了,桂花和他们当时喝的一种酒中的东西有麻醉的效果,没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