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花盈纪(剑断春秋po18版17-3)(3 / 5)

加入书签

便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只要燕离以原本的身份重返姜氏,可保证妻子与祁青的关系会立即终止,祁青也必会知难而退,并且永远不会再打姜卿月的主意。可是他能够这般做吗?燕离心头泛起深深的苦涩。现时的形势,根本就容不得燕离以原有的身份出现。自他与爱儿遇袭以来,姜氏一族能够平安无事地支撑到现在,基本上没有遭受什么大动荡,其中固然有妻子在主持大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燕离的姜氏,并不仅仅只是失去一位绝世剑手坐镇那么简单。燕离身为前燕太子,故国虽已不复存在,但仍有数以万计的燕人流落于中原诸国。特别是与楚国历来不对付的大秦,其收留的燕人最多,人数逾四、五万人。大秦之所以收留这么多人,实不安好心。因这些燕人当中至今仍有不少人,一直期待着作为太子的燕离能振臂一呼,带领全体燕人复国。大秦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支持这些燕人。楚王与燕王有旧,对流落楚国的燕离保持着礼待,可是流落于诸国的燕人一直不忘旧国,终究令每一位君主心生忌惮。国境内至少分散收留有近万燕人,且前燕太子也在的楚国,自然对此最为敏感。燕离入主姜氏,在增大后者声势与实力的同时,也令到姜氏成为楚王暗中留心的所在。现时的姜氏虽处于风声鹤唳的状态。

但燕离与爱子带领数百姜氏精锐一夜消失,姜氏变成了一头被断去利爪的勐虎,威胁大降。这也是背后的敌人能够暂时容忍姜氏的根本原因。若燕离在这个时候归来,不仅会引起敌人的惊惧,甚至可能令对方孤注一掷。皆因参与整个事件的主要人物年仲,与那名巫庙祭司,他们的身份已被燕离亲眼确认。一旦他们知道燕离没死,他们势将抛开所有顾虑,迎接姜氏的将是火顶之灾。正因燕离打从一开始便想通此点,因此他才必须以全新的身份面貌出现。而退一步,以隐瞒身份的方式回来,这条路也难以行通。因为姜氏内部有敌人的内奸,并且人数一定不少。姜氏内部的主要人物,甚至包括他妻子平日的一举一动,定然有内奸在暗中关注,随时透露至外界。纸是包不住火的。一日不除内奸,这条路一日也无法行通。邑上公子祁青虽一直深受夫妇二人信任,可遭受过赵骞背叛的燕离,现时整个姜氏除他最心爱的妻子以外,他根本不能保证谁可以信任。连祁青也不能例外。正因深知个中形势之复杂,燕离心中才会这么纠结痛楚。但不管怎样,与妻子相认仍是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燕离现时不愿去想太多,一切留待与爱妻相认之后再作决定。只是燕离心里清楚,妻子与祁青眼下的关系,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亦不能改变的。接下来的几日,燕离仍旧勤勤恳恳地执行手里的工作。一边等待爱妻的出现。但自数日前妻子来过后花园的那次,过后她便再没有出现。燕离心中难免有些心焦。他已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性,不能再将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就在燕离有些迫切地盘算着,是否该想什么借口,主动去与妻子见面的时候。这日午间,燕离朝思暮想的妻子,终再一次来到了后花园。与上回一样,邑上公子祁青这次仍陪伴在妻子的身边。由于他们两人联袂而来之时,燕离正站在花丛中间给花儿浇水,因此两人步入花园的第一刻,便见到了燕离。燕离抬眼望去,立即装出见到主人家时的恭敬模样。与分别之前相比,妻子姜卿月略微清减了少许。她今日身着白色的繁花罗裙,外披着一件纱肩,裙摆下洁白绣鞋轻盈迈来之间,身姿窈窕盈盈,当真是美艳绝伦。而她身旁的祁青则一身天蓝的长袍,风度翩翩。两人边走边说着话,在见到燕离出现的时候,皆略带愕然地止住了脚步。祁青显是没有想到会在此处见到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有些皱眉。「你是何人?」燕离强压下重遇爱妻的激荡心绪,以及对两人站在一起时宛若一对壁人般生出的些许妒意。忙放下手中水壶,恭敬地步向二人,一礼道。「见过夫人,见过公子」「在下徐桥,受大管家之命,负责夫人这片花园的照看工作」听到他的话,祁青登时想起前些时日大管家姜福与他提过几句。说是一位新进府的徐姓食客颇有才能,不到半个月便救活了不少他们夫人心爱的花卉。当下神色一缓,点了点头,「原来是徐先生,在下祁青」燕离忙道:「祁公子」两人对话之时,默立一旁的姜卿月,一对美眸一直紧紧放在燕离身上。她秀气的眸子凝神看着他,柳眉微微紧蹙,像在思索着什么。而当对方的眼睛不经意间与自己接触到的一刹那。姜卿月娇躯出乎燕离意料之外的一震。秀眸之中浮现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与喜意。夫妻之间近二十年的亲密与相处,令燕离在见到姜卿月蓦地垂下螓首,以掩饰着她秀目之中那无法压制的震撼与惊喜时。他便知道,妻子已在见到他的第一眼认出他来。燕离心头泛起浓浓的宽慰。他改容换貌地重回姜氏,所遇到的人之中,包括大管家姜福与眼前的邑上公子祁青,这些非常熟悉他的人,没有任何人发现他的身份。可是心爱的娇妻,仅仅在见到他的第一眼,就立即联想到是他。燕离难掩心头欣慰。姜卿月不愧为位列楚国三大剑手之一的人。即便认出丈夫,再次抬起螓首之时,已将芳心深处的激荡掩饰得毫无异状。她先是环顾了一下四周。紧接着和颜悦色地望向燕离,朱唇轻启道:「妾身的这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