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碎碎念(包含大纲)(1 / 2)
很抱歉要在这里说这个消息,本来以为可以把谢寰进入幻境之前的故事写完。
但是实在无法游刃有余地讲述这一段。
之前惊恐发作过,所以才会有这篇文的正文部分。
这段时间因为状态改变,很难按照原计划完成番外。既然如此,那就不如把大纲发出来。
和兰箐分开之后,谢寰开始接一些单子。其中一个是关于神像类的,对方要美丽的神灵,谢寰刻的时候没有察觉,做完之后发现很像兰箐。
混沌也看到了,觉得他还没有放下,于是起了念头决定设个局让他产生恨。
谢寰不信任混沌,所以按照混沌的样子做了个雕像,哄它这是在供奉它,实际上是方便接近它,好凿开它的眼睛。
本来兰箐的家人就对谢寰不满,兰箐一直提防有人害谢寰,但是没想到还是没有防住。
混沌特意离开,让别人换了谢寰的镇定剂。
服下过量安眠药的谢寰想要求救,眼前却只有混沌。
所以他假装答应了混沌的杀人条件,准备自救。
最后很感谢看到这里的大家,希望五一假期都能开开心心。
还有一个古代的结局在后面,四人行达成,算是弥补正文的遗憾吧。
后面都是废话占字数的。
上一章
相关文章
道德经网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於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於微而后成,始於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谓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谓之然也。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又玄也。众妙皆从同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道可道,非常道。
莫非道也。而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後可常耳。今夫仁义礼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为义,而礼不可以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不可道,然後在仁为仁,在义为义,在礼为礼,在智为智。彼皆不常,而道常不变,不可道之能常如此。
名可名,非常名。
道不可道,而况可得而名之乎?凡名皆其可道者也。名既立,则圆方曲直之不同,不可常矣。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自其无名,形而为天地,天地位而名始立矣。自其有名,播而为万物,万物育而名不可胜载矣。故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甩也。圣人体道以为天下用,入於衆有而常无,将以观其妙也。体其至无而常有,将以观其徼也。若夫行於其徼而不知其妙,则粗而不神矣。留於其妙而不知其缴,则精而不遍矣。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以形而言有无,则信两矣。安知无运而为有,有复而为无,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