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风流才子沈仲春(1 / 11)

加入书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这是一转眼便可能过去,但是这转转的一刻时间,正是最让人留恋的。

可不是,从西山后面那些太阳的余晖,反映得蔚蓝的长空,是那样的火红,将几片白云染染得像一段段的织锦了。

远处一对对的归巢倦鸟,掠过夕阳,正比翼飞翔着,慢慢的落在枝头上,准备结束忙碌的一天。

山上的野花经过一日太阳的曝晒,显得有些憔悴的模样,然而只要经过一夜的雨露滋润,明天可能会开得更鲜艳、娇媚呢。

这一座小小的山丘,桃花坞的名头可是远近驰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

一位年轻俊秀的人,也在留恋於这一刻,陶醉於眼前美景,负手在小桥流水间,静静的听着脚下淅沥流水,缓缓流去。

太阳终於整个没入山后,东方一轮新月慢慢升起,垂挂於天边,令大地如且同披上一层薄薄的轻霜。

一名书僮走上前来恭敬的轻声说:「公子,太晚了,我们该回去用饭了。」轻轻地叹息一声,在书僮领路之下,随着回到那座桃花仙馆去了,这可是谁啊,年纪轻轻却是如此的多愁善感?

原来他是有名的江南第一才子沈仲春啊,别号桃花散人,去年中了秀才,因身患隐疾,无法医治,所以每当花好月圆之际,总会自怨自艾,空有一身才学、风流潇洒的容貌,家道殷实,中馈犹虚。每当想到年华易逝,温柔不住住何乡这句话,便觉得心如针刺。

书僮将饭菜送上,请公子用膳,一面劝慰说:「公子,你这样愁眉苦脸,茶饭不思,会坏了身子的,如今秋季老期已近,不如明日就启程至往南京应试,顺道游览山水如何?」仲春没有作声,只是稍稍点头算是答应了。

第二天,沈兴一清早就去雇了一支乌蓬船,主仆两人草草拾夺一番,便上路了。

一路上但见垂杨挟岸,花开似锦,还有三五村姑坐在大木盆中,两手划水,嬉笑欢唱着采莲歌谣,采收莲子红菱,见到这些活泼生动的景象,仲春心中的愁怀也减去大半。

然而到了夜里,仲春的心情除即转为落漠、伤痛,身上的残疾,让他对於名与利失去了兴致,当他想到前人名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技。」然而自己却无折花工具,便感叹不己。

如期进入考场,三场潇洒的随意挥笔一就,草草结束的回到寓所。

仲春本不愿留在南京,面对六朝金粉、莺莺燕燕,也只能徒呼负负、空叹不已,急着便要回乡。

然而,书僮沈兴可不乐了,他正与客栈的女侍正待男有情、女有意,此时一去,岂不落空,於是就怂恿着主人出外结交一些本地文人雅士,同时游览名胜,待发榜高中之后,再风光回乡好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一番。

沈仲春一听也颇有道理,於是一整衣冠,独自出门去了,留沈兴在客栈中计画苟且之事。

南京也是文采风流、人物俊秀之地,沈仲春漫无目标的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分,也不知走到了那儿,正待找人问路,忽见一条弄堂间钻了一位脏道士,背后一只葫芦,疯疯颠颠的突然大笑高歌起来,走到沈仲春面前,突然停下来盯着他看了一眼,然后将背上的葫芦取下,往墙上一挂,哈哈大笑一声,就钻入了葫芦中。

沈仲春只当是眼前一花,人影已渺,以为是自己眼花,然而墙上仍挂着一只葫芦,难到是自己有缘遇到了神仙了?

一想到神仙这两个字,心中被活泼起来,自己这个隐疾早已药石无效,除非是神仙相助,如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必是沈氏历代祖先积德,好让这残缺子孙亦有救,於是对着那只葫芦长揖到地,说道:「弟子沈仲春,在此拜见老神仙了。」可是那葫芦仍高挂墙上,一点动静也没有。

久久没有见到回音,不免有些为难,然而想到机会稍纵即逝,如此好机会,岂能轻易放过,於是平日眼高於顶的江南才子,为了沈氏一脉,也放下身段,跪落於地面,频频叩首,口中喃喃重复着:「老神仙,您要救救我啊!」巷子里仍是空无动静,只有沈仲春声声的祁求,他已是下定了决心,如果求不到老神仙,就跪死在这儿不走了。

突然头顶响起一阵洪亮的哈哈大笑,随即有人说道:「你这个酸秀才是怎么搞的,无缘无故的跑到这里大吵大闹,搞得我这个小老儿都无法好好睡觉,去,去。」沈仲春见道士现出真身,虽受到一顿好骂,心里却多增了几分希望,一把抱住道士的脚,口中更是叫道:「道士老神仙,你真的要救救我沈家一脉啊!」那道士端详了他一番,轻轻叹口气说:「真是桃花孽障,看在相见有缘,我就成全你吧。」沈公子一听便立刻跳起身来满口道谢,将道士带回寓所,支开书僮。

道士先为他把了脉,然后叫他将裤子解下,现出了裤中的宝贝,白嫩嫩的如同将死的春蚕,仅小指头般大小,还包皮过长,道士看了后不住的摇头,仲春还已为没救了,急得就要哭了出来,道士见他可怜,当下安忍他说:「你也不要太难过,看你的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