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回忆2 俞生南(2 / 3)
明明知道他的存在,却从来没有看过他的男人。
“所以为什么要考这个学校?”闻若康突然问道。
“就这个分呗。”李明伟嚼着苹果说道。
“我爸要我考的。”躺在床上的张军跟着说道。
“维倾呢,为什么?”闻若康看着坐在课桌前正在看书的男人。
陆维倾停下手中翻书的动作,他转过头,冥思了一会儿,才说道“没什么特别的原因。”
他想起来之前闻若康谈及的八卦,有些恹恹地,文采斐然又如何,竟然是这样风流的品性。他考到这个学校并非没有原因,俞生南T大文学系毕业,不仅是着名校友,也是名誉教授。
——只有在这里,他才有机会见到这个男人。
这个机会并没有让他等太久,开学三个月后,一次对T大学生开放的文学讲座,俞生南受邀讲解现代诗的结构与意象,整个讲座中,只有陆维倾和闻若康两个理工科出身的学生。
闻若康陪他来的,甚至连消息也是这位老兄第一时间通知的,陆维倾不觉得他有欣赏这等枯燥文学的爱好,但对方说一起来看看,他只当这家伙闲得无聊。
他们俩坐在阶梯教室的最后几排,来听俞生南的人比想象中的多,九十年代会写作的人就像拿着金钥匙的人,他们是不仅背靠文学,亦是财富的象征。陆维倾踟蹰犹豫,左顾右盼,甚至有些想要逃走,闻若康看出他的慌张,一只手搭在他的肩上,附耳轻声道,“要见偶像了,这么羞怯吗?”
陆维倾的耳朵一痒,正想反驳,却见俞生南捧着一叠稿子从前门慢慢走进屋子。
对方步调缓慢从容,他戴着一副细框眼镜,穿着浅灰色的毛衣,袖口推到手肘处,左手戴着一款黑色的老旧腕表,他已过不惑之年,却神态儒雅,气韵非凡,陆维倾屏住呼吸,只听到对方先是轻轻一笑,目光慈祥,带着柔和。
他对着第一排的某人说道,“这刘老师吧自己不来讲,偏要我来,又不发我工资,这就是让我白打工来了,既然如此,我就马白脸儿养儿 ,给大家讲讲刘同志写的《野望西北》吧。”
随后,他谈了一会儿西宁的风土人情,说起他几年前从敦煌去卓尔山的故事,最后才绕回到这首现代诗,他说,“没什么结构,也没什么韵脚,但偏偏是我最喜欢一首,为什么呢?因为我见过,我知道他写的是真的,我知道他想的也是真的。现代诗不像七言律诗工整规范,它的形式自由,意涵丰富,但首先要有的就是‘真’。真情实感很重要,感情到位了,什么东西都能描绘出意象之美。”
“徐志摩写‘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那是写水莲花吗?那是写他心爱之人含羞低眉的温柔。又写‘我想攀附月色,化作一阵清风’,那想的能是攀附月色吗,我打赌想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
说到这里台下哄堂大笑,彼此会心一笑,就连闻若康这个学机械的也明白了,他又对着陆维倾说着悄悄话,“这俞生南说话挺有意思的。”
陆维倾从鼻腔里嗯了一声,他的视线一直牢牢地粘在对方身上,讲台前的中年男人举手投足从容不迫,挂在脸上的浅笑显得平易近人,身上毫无名人架子,好像写诗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他继续说道,“所以写诗第二点就是不能那么直,感情是真的,可写法得曲折些,这贯来是中国人的个性,不能像泰戈尔或者普希金那样,开头就写一句爱啊,我爱你啊,那就俗了,我们得委婉含蓄些,就算在现代,我喜欢你也不能赤裸裸地说出来,要把爱这个字眼藏着句子里,藏在山河日月,春风细雨里,你看着没这个字,可从头读到尾,却已经明白他对你的情谊。”
一堂课下来,俞生南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他说的一点也不枯燥,所有人都津津有味地听着,就连闻若康这种不喜文学的,中途也开怀大笑起来。
男人确实博览群书颇有见解,甚至到了下课前,还不留情面地点破,“现代诗人不像古代大文豪,寄情山水忠于自我的没几个,有些男人都是想泡你们这些个年轻小姑娘。文化人遇上了喜欢的人就想赠诗,作曲人遇上了心动的就想写歌,本质都是卖弄才华罢了,斟酌一两句还行,品太多就矫揉造作了。所以啊,喜欢诗可以,喜欢诗人可要好好掂量掂量。”
课程一结束,乌泱泱的人群涌上前,不少年轻人捧着他的书等着签名,俞生南很耐心,他边签名边和学生道些家常,十分随和,闻若康推了推身旁的陆维倾,问他怎么不动。
“我没有带书。”
“那也没事啊,你就给个空白纸,他能不签吗?”
闻若康怂恿着他,见他迟迟不向前,就一把拉住他的手从后座一溜烟往讲台前跑。陆维倾被这力道拽着,没刹住车直直地撞向讲台的桌子。
“咣当——”
重重一声,震得所有人都不免回头看他。
“同学,没事吧。”有个女生关切地问了一句。
而陆维倾顿时脸烧红了一片,他尴尬地抬不起头,太丢脸了,怎么能这么愚蠢……
↑返回顶部↑